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重视,古人过年除了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年夜饭、吃饺子这些传统的重头戏。还有哪些特别的习俗,今天跟着小编一起盘点一下吧。
2016年2月6日 除夕
年糕又称年年高,传说伍子胥曾用年糕筑成地基,在大军围城之际,将士挖开城墙,用年糕充饥得以保全城池,后来为了纪念他过年一定要吃年糕。虽然现在我们过年也在吃年糕,但没想到年糕和粽子一样也具有这么深的文化内涵。年糕作为一种传统新年特色食品,寓意着人的生活还有事业年年都有提高,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古人将年糕作为岁末祭神和年朝敬祖的贡品,足以看出年糕与饺子在年节食品中的地位不分上下。现在的年糕主要有京式年糕、苏式年糕、宁波慈城年糕、弋阳年糕、福州年糕之分。根据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时期就有了年糕这种食品,足以显示出年糕在我国人民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ps:肠胃不好的小伙伴不要多吃,也不要吃凉的年糕哦。
贴画鸡
《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贴画鸡是古代人的一种重要习俗,北魏人董勋《答问礼俗》所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二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鸡在古代是正义与明德的象征,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大年初一将画鸡贴在窗上或者门前,可以祈求一年平安,事事顺利,事业有成。
儿童卖痴呆,这应该是古代比较奇葩的年俗了,南宋范成大有《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这个习俗相当于现在长辈发压岁钱,不过现在的压岁钱是长辈主动给的,古代的孩子还得装疯卖傻才能在长辈那里拿到压岁钱,真为古代的孩子感到心累,看到这你是不是应该庆幸自己的压岁钱不用装傻也能得到了吧。
拜年送名片
宋代就已经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所以这个福袋是专门收贺年卡的邮箱。于是送新年贺卡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明代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的《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不过古代的贺年卡仅限于近距离递送,"快递小哥也只能骑马或者走着去送贺卡。到了现代我们不光可以找快递小哥送贺卡和礼物,还可以在网上发贺卡发红包。
馈春盘
古代在立春或者大年初一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晋《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 《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不过到了现在好像很少有地方还保留着这个习俗。不过适量吃一些大蒜之类的蔬菜对我们的身体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送穷
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西汉扬雄有《逐贫赋》。据《金谷园记》云:『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著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腊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嗯,这个习俗我感觉自己和许多小伙伴都可以试试。每个学期末都要变穷,为了不再受穷,所以开学一定要做好资金使用计划,拒绝买买买不做剁手党。
古代人的新年习俗很多,每一个朝代也有不一样的习俗,这些不一样的习俗与一个朝代的文化有关,当然到了现代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新年习俗也不尽相同,但是都反映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人朋友和祖国的真挚祝愿。最后当然是给大家送上最真挚的新年祝福啦。
明理苑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全体工作人员祝:
各位同学新年快乐,猴年猴凯森,猴运当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