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一个百鸟回巢的节日,象征着一家人的团圆,无论风吹雨打都抵挡不了游子回家的迫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在欢喜热闹的氛围中还让我们和家人一同辞旧迎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看春晚也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春节一家亲
春节是一个亲情充盈,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当然,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珍贵的日子,年复一年永远不变的主题是团圆。走亲访友,会会许久不见的亲人、朋友,你有什么样的感触?
就像漂泊的船儿总要回到港湾,就像飘荡的风筝总要被线儿牵扯,离家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就像线拉扯我们的心将我们带回家。
回家不变的主题便是走亲访友。走不完的亲戚,看不完的朋友,吃不完的聚餐。久而久之,心其实是很疲惫的,在一次次奔波中,精力被渐渐消耗。有时候也在问自己这样的相聚有什么样的意义?家里接待了一群又一群的亲戚,来来往往,停停走走,有些亲戚许久不见我已印象生疏,有些亲戚甚至我都叫不上名字。寒暄都变得尴尬,每每听见他们对着我略带惊奇地说"哎呀,这么久不见,你长大了啊!"我只能尴尬地笑了笑。
春节对于我们一开始只是一个假期的符号,而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送完一趟又一趟的亲友,我渐渐明白。人生有多大的缘分,我们才能延续着血脉的联系。那些我不熟悉的亲戚,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亲戚,纵使我们之间多了许多生疏与陌生,但来自血缘的亲切却永存。他们的拜访,是对我的祝福,是亲情的相聚。所以,对于他们的到来,对于走亲访友,我不再烦躁,反而心存感激。
李诗妍
每年春节都是年味极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住在农村,每年除夕前一二天就会回到爷爷奶奶家,帮忙置办年货,准备年夜饭的食材。家乡的年夜饭是有在年三十的中午吃的传统的,鱼肉当然必不可少,些许白酒,些许醉意,年味十足。
正月初一就是随父亲访亲问友拜大年了。整个村庄多半人家都沾亲带故,鞠一躬,抱一拳,新年好,必不可少。每年都会听到相熟不相熟的亲戚感叹"小伙子又高了",亲朋好友问声好,暖意十足。
正月初二回娘家,外公外婆已经准备了饕餮盛宴等着外孙家的到来,便又是一次酒过饭饱。
张立
又是一年回乡时,马路上都挂上了红灯笼,家家贴上了春联,到处呈现一个喜庆迎春的景象。姑姑手艺最好,每年都是她为我们准备美味可口的饭菜,美丽的表姐在筹备自己的婚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我也很激动,回到这个美丽的家乡,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白菜田,有新修的宽敞大马路,有许多相隔一年未见的亲戚朋友除夕我们聚集在舅舅家,围着烤火炉,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吐槽一边回忆以前一边分享趣事,大家都很开心激动等待着零点的那一声炮响,也许有些人有了些许困意,但是一到零点,冲下楼放炮竹烟花的激动马上冲走了困意。美丽的烟花照亮了天空,带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的祝福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大年初一大家五六点就起床准备吃早年饭,表示这一年会勤劳地工作。
春节最重要的还是家人的团聚,让我们每个人可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尽管平时奔波忙碌于各种工作活动,但是春节来临,什么都挡不住大家回家的步伐。
曹芷璇
故乡年味浓
客岁腊容随日换,新年春色逐风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风俗一直延续。中国人在春节这个隆重的日子里有许多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年前的扫尘、备年货、贴窗花,到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进头香,大年初一问长辈领取压岁钱,放鞭炮、吃饺子,初二回娘家,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在你的故乡有哪些习俗让你铭记?
请神
春节里让我记忆最深刻,仪式感最强的就是除夕下午五六点的请神了。这些要请的神是指祖先。请神之前要把家谱拿出来挂在正堂之上,还要把近年去世的长辈的排位拿出一同供奉。供品也有讲究,包括四荤四素、四种水果、四碗饺子和四杯酒。当然年馍也必不可少,枣山、枣花和仙桃是传统必备项。摆好供品等到天快黑的时候,人们纷纷去请神。
同一家族的男性聚集在一起,少则五六人多责十余人穿着新装拿着纸钱、鞭炮和香去村头。其中年纪大的长辈先放完一挂鞭炮,寓意通知祖先,然后大喊:小辈到这儿来接您,祖先认得随我走。随后焚烧纸钱,点燃香,将香火插到土里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一个家庭出一个代表拿四根往回走,这样祖先就会跟着回家享受供品。据说这个时候持香者不能回头看,这样容易看到死去的祖先,非常不吉利。
请神到家后,最后一个进家门的人一定要在门前横放一根木棍,防止其他孤魂野鬼进家。大家进到正堂之后把香插到香炉里,集体跪拜祖先。据说这时候摆放在供桌两旁的椅子上就有祖先坐了,尤其是小孩子不能靠近。现在想想怕是大人为了防小孩子偷吃供品才这样说的吧。
田瑞菊
放鞭炮
鞭炮响,烟花升;辞旧岁,迎新春。
这过年,外出的人们从各地都不约而同的回来,整个村子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携带外来时尚的帅男靓女的回归更让这个村子显得活力十足。总之,从这吵闹的村子就可以嗅出这浓浓的年味。
当然,最古老最纯正的年味还得数这几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习俗。这是一个正式的和必需要完成的流程,只有完成了才算是真正过年了。
除夕响午过后,这一套程序就正式开始了,每一家每一户的壮丁们用菜篮子装着丰盛的食物,大体上是鸡、鱼、猪头、年糕之类的,陆陆续续地走进古老的祠堂去辞年,辞年就意味着要告别旧的一年,告别旧一年的种种不快和烦恼,开开心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点一捆香,虔诚向神佛和祖宗祈福,祈求新的一年安康吉祥,幸福平安。晚上,便是孩子们最爱的放烟花了,这看烟花也有门道,烟花升空,不懂的就看它漂不漂亮,知道的只看它升的高不高,升的越高就表示这家新的一年运气越好。
大年初一,家里的男主人要早早的起来,开门去放鞭炮。长长的鞭炮挂在竹竿上,噼噼啪啪的响起,来告诫人们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要早起劳作,努力勤奋。
刘鲍鲍
美味
南方小城里的年味不会被风雪吹散,而是透在大街小巷里的。从腊月二十几的大扫除起,年便算是开始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挂中国结就连浆糊大多都是家里用糯米熬的,盼的是来年的一团祥和。
我同孩子们一样,过年最欢喜的就是那些吃食。腊月二十八,奶奶总会早早和上一大盆肉,再加上各种佐料,等到完全入味了便炸成圆子。通常是奶奶一边炸,我一边吃。一个个金灿灿的圆子,象征的是团圆和美。到了二十九,便是做素菜的时候。素菜又称什锦菜,是家乡过年必备的菜肴,十种不同的蔬菜炒到一起,寓意着十全十美。
年味儿当然不仅仅在一道道佳肴美食里,父母脸上的欢笑、厨房里家人长辈忙碌的背影、路上行人匆匆归家的步伐、除夕夜迎江寺里络绎不绝的人都是最浓厚的家乡味儿,都是最香醇的年味儿。
徐海辰
我的家乡莆田有一项与其他地方不同的风俗,我们称之为过小年,但与其他地方的过小年完全不同。莆田人在初四是要重复过年的,初四这一天的规格和大年三十一样隆重。这样的习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一年,日寇在除夕这天发动了空袭,直到初五才结束,所以在莆田市的某些县区里,大年夜是在初五。于是初五/六的这一天莆田人也是当作初一一样过,像初一一样,早饭是素面,之后就互相串门。
谢立宇
今年的春晚
除夕晚上,一大家子吃过了年夜饭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是十分温馨的画面。撒贝宁顶哪吒头、百岁老将军上春晚、8亿现金咻一咻今年的春晚有哪些节目让你印象深刻?当然,网络上也存在着对本次春晚批评,表示今年的春晚不如往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作为陪伴了中国人三十余年的饕餮盛宴,每至春节,春晚都会成为最大的热点,而今年的春晚,更是史无前例的遭到了网友近乎一致的疯狂吐槽。
无论是从头至尾没有出现的吉祥物猴赛雷,还是各种网络段子拼凑出的相声小品,亦或是略显尴尬的分会场设定,乃至吕逸涛导演的"打一百分",都让这届春晚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的史上最差,而在我看来,这届春晚,唯一能让人信服的节目,是戏曲联唱《戏游花果山》。
回望曾经春晚的黄金年代,那时春晚是国人在一年辛劳后的放松全国观众的狂欢,那时的相声小品能让人放声大笑之余产生思考,并催生大批流行词;那时的魔术杂技能让电视前的我们不住的惊呼;那时的歌舞能产生无数金曲,捧红无数金曲;那时
那么,为何春晚质量下滑如此快呢?主要原因并非在春晚本身在于类似春晚这种大型晚会已经难以迎合观众愈加多元化的口味。
因此,春晚若不进行大的改变,难以跟上人们飞速改变的审美观念,而更致命的是,春晚本身的局限性注定了其难以作出大的改变。所以,春晚的逐渐式微,难以避免,或许十几年后,它也会光荣的退出历史舞台。
胡睿
2月6日春晚节目单在网上公布时,我大致看了一下,竟然找不到之前传得沸沸扬扬要上春晚的TFBOYS,这时突然看到儿童节目《幸福成长》的表演者,不禁笑了起来,TFBOYS成了加油男孩。看到下面网友的各种吐槽评论,单看一个节目单就觉得春晚导演真是蛮拼的。除夕那晚,本来认认真真坐在电脑前准备看春晚,可是在微信群和支付宝咻一咻中的各种红包轰炸中,我拿起了手机,一直到春晚结束都没有放下。春晚节目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在互联网红包大战的威逼下更显得相形见绌。小时候的除夕,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欢乐地看春晚,不时评头品足一番。这样的时光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聂曼轲
故乡春节的滋味,体现在文化的传承上,过年,人们盼望的是家庭和睦圆满;过年,带给邻里乡亲们是无穷的快乐。有人说现在因为手机的普及,人人都是低头族,其实网络的发达,更给亲情友情的传递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春节人们发个短信,发个微信,微博,来个视频,无论天南地北,无论国内国外,亲情,友情近在咫尺,正因为我们的时代变了,高科技飞速发展了,我们年的滋味赋予了更多的新的内容。再过20年,50年,乃至几百年,几千年,春节的滋味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得到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