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识教育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改革

首页 > 

高教

 > 从通识教育视角探讨大...

从通识教育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改革

作为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开展的语言类基础课程,目前大学英语仍然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技能的教化和培训。大学英语课程长期以各种英语等级考试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考核方法都受限于应试型教学理念,英语的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过程只重视语言的认知和考核,而忽略了语言的重要载体人文知识和文化教育,语言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导致学生普遍语言素质低下,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探讨大学英语全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成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以通识教育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渠道,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完善手段,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起源于欧洲,成形在美国。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学府,本科阶段前两年课程几乎都是所谓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后两年和研究生阶段学的才是专业知识。在我国内地,通识教育近年来也因其独到的优势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那么,大学英语怎么实行通识教育呢?首先是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重新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继续长期以大学英语为公共基础课程;适当合理地设置外语选修课、语言类通选课等;开办旨在扩展外语学习兴趣的语言素质课堂,如英语专题讲座、课外阅读和竞赛等;开展英语社会实践活动,如外企参观访问、跨文化交流调查等;课程作业的设计要体现通识特点,如英文电影观后感、跨文化交流体会、英文访谈记录、社会实践论文等。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多样化的通识课程不仅要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和特点的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要求,使语言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掌握基础知识、语言理论和技能的运用,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否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体验和感受语言的运用,能否培养学生较高的语言学术品质和思维方法,能否在语言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讲授型大学英语课程中严格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局限性,在通识课程中实现学生对语言文化的体验与感受,领会人类文明的精髓。

需要强调的是,通识教育不是通选课。目前有不少高校模仿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制,把通选课分为五大类或六大类科目,规定每类至少选修一门等等。初看上去这些通选课似乎相当于美国的通识教育课,但实际上与后者在性质上完全不同。根本的差别在于,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是本科生前两年的主课和基本课程,亦即所谓核心课程,因此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和训练要求。例如哈佛大学本科生必须选修外国文化、历史研究、道德理性、文学艺术、科学、社会分析、数量分析等类的课程,占大学总课程学时的1/4,是所有本科生前两年的共同主课和基础课,每门课的要求都很严格。但在我国大学现行教学体制中,由于通选课只是本科生主要课程以外的附加课,因此在教学体系中实际大多被看成是额外的、次要的或锦上添花的课,大多没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和训练要求,往往成为学生混学分的课,最多是增加学分的课。这样完全违背了通识教育的初衷。

大学英语实行通识教育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精神指的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倾向,主要包括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个性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是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教材与时俱进。编写教材的原则应考虑下列因素,即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的题材应该兼顾人文类、娱乐类和科普类,其中以人文类题材为主流。

三是加强英语自主学习的硬件建设。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开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自主学习中心建设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外语教学任务,不断完善外语素材和实验指导等外语听说教学资料,保质、保量开出各项实验,完成教学任务,使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实验的开出率不断提高,确保学生外语听说训练任务的完成。

四是加强师资力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对于教学品质和学习成效产生重要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培养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人才,更需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精神。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不断地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很多国家的高校都开始注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推进国际教育市场的研发及拓展,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现在,我国也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就更加要求全国高校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国际化人才。那么什么是国际化人才呢?一般而言,国际化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运作能力;(2)精通外语,熟悉外国文化传统,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3)熟悉当地法律。无疑,这些特征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通识教育是最好的桥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