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欢: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工作

首页 > 

高教

 > 王欢欢:传统文化与高...

王欢欢: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工作(图)

王欢欢: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工作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其兼容并蓄、博古通今之特点对高校学生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更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何为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不注重自然知识,而侧重人文精神,这是由儒释道三教所决定的。三教既指儒释道三种宗教,更指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学说及其教化功能。历朝历代一般都采用三教并行政策,且认识到了三教的不同功能,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儒家指儒学学派和儒学代表人物,如孔孟。儒学是由孔子创建而为历代大儒所继承和发扬的一种人文学说。儒学的根本在于教人做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圣人。道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道家只指先秦的道家,广义道家包括以先秦道家为源头和核心的一切学术流派,包括道教。佛教是由佛陀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一种宗教,它信奉佛的言教,按照佛的教导去实践和修行,并由这些信徒组成宗教团体。

政治的统一需要思想文化的统一,因而历代帝王对儒释道三教一般都采用并取政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三教的鼎立与思想融合,催生出了它们的思想结晶宋明理学、中国禅宗、全真道。三教融合的精髓已渗入到了中国人的血液,尤其是在民间。绚烂多彩的民间宗教,总不会出离三家之外。儒释道三教,已然渗入进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底色。

二、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兼容并蓄的思想内涵,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在学生工作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孔子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阐述了君子应具备的素养。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志于道,君子应树立伟大志向,符合道的志向均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生指引着立志方向,如何将所学专业与报效国家相结合,是每个大学生从入学就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儒释道三家的孝道、尊贤才、包容、和谐、厚德等思想对大学生树立人生志向有着无法替代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大学生摆脱追求高分心理、重新审视祖国人民和自己内心的需要、树立远大目标的重要渠道。

2.塑造学生行为模式,为适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对成人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传统文化中,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之类的行为模式比比皆是,对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提高自我管理、和谐处理人际关系等能力有着引导和塑造作用,对大学生毕业之后融入社会,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三、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

1.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由学校统一安排大一公共必修课,请最有经验的老师授课,涵盖传统儒释道及各民族、宗教课程,开拓视野,使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就全面了解各宗教、民族的风俗特色和信仰,了解正教邪教之区别,使真理在开始就占领学生的思想领域,以防学生因为好奇而误入歧途还不自知。

2.每人一本经典。

迎新之时推荐学生读经典,由院系制定长效机制,列出推荐书目,也可学生自选。每年设立考核机制,使每一名大学生在四年都能熟练掌握一本经典作为走向社会的精神支柱。

3.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观传统文化场地。

每个学生四年中至少有一次机会亲自到文化场地感受不同文化的氛围,各学校量力而行,如书院、寺庙、道观、教堂、清真寺等,结合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将知识外化为具体的、客观存在的道场,加深学生对文化和民族宗教的认识。

中国文化发展的自身要求,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等,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以来,外来文化的挑战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转型和发展。因此,中国文化不能回避外来文化,应当在中华传统文化文化的基础上,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包括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结合时代性要求,把中国文化建设成现代的、民族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如何在高校中开展中国文化教育,将传统的、经典的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意义深远的话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