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科技联合创始人易昊翔和他的“意念赛车”
云造科技创始人邱懿武和他的“云马X1”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走进浙大科技园了。每每来到园区,记者都要仔细辨别一番方向与楼号,却终究搞不清采访对象在哪栋楼里,因为这里的创业团队实在太多。数据统计显示,浙大科技园杭州主园区累计入园创办企业已有1200多家,其中科技孵化企业900多家,园区就业人数累计超过2万人。
和这张成绩单同样有意思的,是园区楼内的设计:圆形的玻璃屋顶,让每个房间一开门就能享受最耀眼的阳光。这种用心,正印证着浙大科技园管委会主任葛朝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这样的表述充满着象牙塔的气息。被创业者们称为大家长的葛朝阳说,浙大科技园比学校更懂社会,比社会更懂学校,对于浙大学生而言,这是一所集合大食堂、辅导员、创业导师的创业大学堂。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来听这位大家长讲讲浙大科技园和浙大正在发生的故事。
创业课堂
——创客素质的“训练师”
“创新与创业”一直是浙大科技园发展的核心。我们的职责不是做企业的房东,而是主动去适应发展的要求来支持创新创业,让大学生有准备地创业、理智创业。
不安分求学的大学生创业者,常被人说成是不务正业。浙大科技园最早的一批大学生创业者,有“个推”的方毅、“快的打车”的陈伟星,他们都曾被认为是同学中的异类。但这些曾在校园里被封为“风云人物”的孩子,在创业过程中大都比较低调,镁光灯下的他们时常是一副努力做事的样子。
从创意到创客再到创业者,是一种修行:我们和研究生部成立创业素质拓展班,所有的课程不止学理论,还请专业人士来讲税务、企业管理、营销等知识;成立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每周请创业导师来给园区讲课、对碰观点;和浙大校团委一起搞蒲公英大赛。我们科技园和浙大达成共识:要把创业的过程前移,培育创客素质。
“我们的家庭维修平台已经在全国12个城市有了布点,现在日均有100多个订单。”若不是听到杭州蜂飞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林子翔的介绍,很难想象一个普通生活类服务平台已经拥有这样的成绩。
他们的平台叫“e修鸽”,是一个专做家电、水电、家电保养等维修服务的O2O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在技术上似乎很容易被模仿,但林子翔和他的团队很聪明,他们设置了一套严格的准入机制,将自己绑定在美团等大流量平台上,很快有了不错的成绩。
2011年12月创办杭州赤霄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暾,都快成浙大科技园的企业代言人了。他们做的视觉检测系统,可以精确扫描出产品出厂前各个细节有无坏点,因为背靠浙大专业的博士团队,三年时间产值从零涨到千万元以上。但你或许并不知道,三年前的王暾中断了国外读博机会回国创业,然后天天泡在工厂研发生产设备,面对媒体时更是手足无措。
浙大科技园创办15年来,我们最大的欣慰便是看着这些抓住科技向前走的学生,真正成为了一名创业者,学以致用。如果说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孵化器,硅谷的建立与发展,便是斯坦福大学科研与“实业”结合的典范;同样,浙大科技园孵化出的科技企业,也是以浙江大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e-WORKS实验室
——创业班车的“加油站”
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下,众创空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加速器。有核心的技术,再加上商业模式、与市场的接轨、营销策划能力的持续培养,才能让大学生创业者在细分市场里站稳脚跟,甚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去年9月,浙大学生研发的“空气洗手”装置击败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14所全球著名高校参赛团队,以最高分夺得第二届“全球重大挑战峰会”学生日竞赛金奖。
这个项目,曾入住浙大e-WORKS创业实验室,现在以“杭州沐羽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住进了浙大科技园杭州主园区B栋。B栋,是浙大科技园专门留给在校大学生创业者的,它的前一站是2014年12月成立的浙大e-WORKS创业实验室:500万种子基金、免费孵化场地、1对1企业家导师指导。
在我看来,浙大e-WORKS创业实验室是一块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创业苗圃,创业一开始就是一个苗头,实验室就是给好的创业苗头加油、加水,使这趟创业车越开越好,越开越顺。
令人高兴的是,“空气洗手”这趟创业车就开得不错。一群90后大学生,一开始只是为了参与一次竞赛,不经意却解决了一道集约发展中的难题,依靠使用者自身重力驱动水龙头获得高速气流并喷出雾状水滴,在保证相同洗净程度的前提下,用空气洗手设备洗手能够节约90%的用水量。现在,这个团队持有“空气洗手”装置的4个专利,下一步就是量产他们的产品,在节约能源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所长。
在浙大e-WORKS创业实验室这个“创业苗圃”里,大学生不需要考虑租房、资金等后顾之忧,还有社会知名企业家导师和园区内的创业辅导员进行指导,他们可以在这个苗圃里安心创业,茁壮成长。等到长大了,再移到广阔的“大田”——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开创另一番天地,即使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创业成本降得更低。
你可以到浙大各个校区转转,热闹的礼堂里正在颁发创业比赛的奖项,另一场创业比赛的横幅已在路边拉起,创业创新的种子我们要埋得早一些。我们创业竞技更多的意义是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并非直接促成创赛项目的商业化。
记得杭州沐羽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启章曾说,他们在选择团队成员的时候,会尝试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目标人物的综合得分。这是多么机智的创新。对于大学生创业,我们要的就是这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青蓝计划”
——科技成果的“转换器”
浙大的定位是研究型大学,我们每年招收的研究生超过5000人。这让许多外表木讷的理工男,能够跟着导师直接参与一些科研,训练的基础比较好,对科研和社会了解更多,思维更为成熟。
“目前已知的猝死基因大约是200个,200个基因的长度在500万碱基左右,这500万碱基正是我们基因检测要测序的部分。”与理工科男生交流,往往会听到一系列生僻且让人脑洞大开的内容,这段话来自一个我们刚孵化成功的项目的负责人——杭州本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丛培宽。
在浙大科技园里,像丛培宽这样的研究生群体占比超过50%。因此丛培宽的形象几乎可以代表大多浙大创业者的形象:长相憨厚、衣着保守,高度近视镜片后一双眼睛聚焦着智慧。人虽聪明、技术牢靠,但理工科生的不善交际真是硬伤。
学微生物学的张文武给人的感觉就不同,他从大二开始基本天天跑工厂,做工业技术员,培养了自己的胆量。而让他的浙江蕴菌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场闯出天地的,是背靠了他的导师和学院博士生团队。
教师带着学生创业,在浙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占了不少比重。老师提供技术,占有企业部分股份,这在杭州被称为“青蓝计划”企业。“青蓝计划”将传统的“师徒制”运用到创业领域,用“过来人”弥补年轻创业者的短板,降低创业的风险系数。
“青蓝计划”鼓励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可评估资产作为出资,实现高校院所与企业、知识与资本、创业与创新有机融合的创业计划,正切中浙大科技园和浙大的唇齿关系。三年来,浙大科技园已经创办“青蓝计划”企业160多家,占了杭州市“青蓝计划”总企业数的三分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