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了知乎上一个问题如何正确解读陈章良的经典名言「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我几乎快遗忘的话突然间又闪回脑海。当然,引发我更大触动的是由此引起的许多关联记忆。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初中,生物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种说法:20世纪是物理的时代,21世纪是生物的时代,当年的我刚刚初一,别说不知道21世纪为啥是生物的时代了,就连20世纪为啥是物理的时代都不知道!然而这句话也有些用处,它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对这两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不过由于当年那微博的可怜的知识面,没有人能在那时就理解这句话的真谛。而我是直到大学,开始关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变化以后,才看到了这个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了基因技术或者说更广义的生命科学对于这个星球的意义。
我初中和高中的学校里都有机器人小组,而且据说我初中学校的机器人小组在全国都是比较出名的,但是当时他们组里的人都是成天泡在一个屋子里几乎很少上课的,所以那时在我们看来这应该叫不务正业(当然这也是老师和家长给这类情况的学生打上的标签,我们是在这种影响下才知道什么是正业)。细想起来,小学的时候我就看过央视的一个机器人对抗节目,还有一些走迷宫、运东西等小型机器人的比赛,但那时我以为那些只是一些别样的玩具,从不知道做这些有什么用,直到2014年通过MIT等一些知名企业的媒体曝光才知道,原来机器人居然有着这么大的前景。
同样,我小学时候就在学校学习了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不过那时候只是觉得有些意思,老师也只是教给我们怎么做,从没说过这些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后来到了初中以后便没有再用这些软件的机会了,于是这些技能渐渐被我荒废。
初中时我本有机会学习编程,但是同样的我并没有看出这有什么用,而且那时候如果学了的话爸妈肯定会觉得我不务正业,应该把时间更多的放在学习日常功课上,虽然那时候的功课还是比较简单我们有着大把的闲暇时间...但是到了高中我就发现编程似乎有些用处,当然也是因为这时候遇见了班里一些大神的缘故,不然我还是不知道学这个的意义在哪,而高中毕业后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生活,现在我们应该都是知道了编程的意义在哪里,甚至有人说这将来会是一门必会的语言。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但都是当时我完全没有发觉,直到此次回想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可能改变我一生轨迹的节点都曾经摆在我面前,而我却是因为无知而错过了它们。
许多时候并不是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让我们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去做的,能让我们坚持下去的都是因为内心的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建立在我们知道做这件事的意义的基础上。而这两点的获得,在0-15岁阶段,我认为都是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完成的。
我并不是想说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不好,虽然从这套体系中出来的学生都觉得它不尽完善,但是它也确实培养了诸多人才。从我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经历来看,在每一个学科上老师的专业素养都是无用质疑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三个标准也都能达到,但是在传授我们专业知识以外,我认为这里面缺乏了一种对我们早期人生观树立的指引过程,使得十八年的教育只是将我们送进了象牙塔,却希望我们用两年甚至更少的时间来决定自己今后几十年要走的路。因此很多人大学毕业后都从事着与自己所学专业截然不符的工作,很多人都在感叹为生活所迫的无奈。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人在为了他们的梦想奋斗,他们的生活很苦,但是很幸福。
我所在的学校在我们那里都还是不错的,但当时我并不知道努力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以一种不好好学习就会怎么怎么样的方式施加压力,再加上考好了夸两句考不好就是几个小时的教训...让我不得不好好考,于是也从没注意过这对我的好处。现在想来,也是因为那时候考的不错才能够让我在那么好的学校里跟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在一起接受优质的师资教育。不过这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根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样的,但是在我所经历的12年教育中从没有老师告诉过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他们确实说过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学校然后找不到好工作blabla的,但是那对我们那时的认知而言几乎是没有一点概念的。这就导致了一个在大学很普遍的情况,曾经我们都是以考上重点学校为目标的,途径很单一,九门功课同步学考出最好成绩自然就能完成目标。而在升入大学之时,有多少人是凭分数选择的专业而不是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甚至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又有多少人直到大学毕业都仍旧没有完全的了解自己,于是又是凭GPA来匹配自己能上哪个好学校的哪个专业。从前12年来看,老师们都很成功,因为他们教出的学生都考入了理想的大学,但是从高中毕业以后的几十年时间来看,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因为这前12年里人生教育的缺失而产生了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起因都是对世界不够了解,对自己不够了解。
或许这样也是幸福的,至少在我家长看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安稳的家庭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于是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的可以接受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来养活自己而不会感到反感,而有自己喜恶的就没那么容易妥协了。
不过即便在早期对自己喜欢什么有了解也不一定就能在这条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因为这还受制于你对你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的了解程度。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提过,在初高中时候受影视剧和书籍的影响我对金融有着极高兴趣,现在依旧是,不过当我接触和了解了互联网行业以后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而事实上对于刚才所说的基因技术和编程等我也有着类似的情感,不过如果当年我就知道这些学科的意义的话恐怕我并不会选择文科。
因此我想说,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把重点过多放在了学科教育上,而忽略了人生更长远道路上的教育,更忽略了人才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教育不仅来自于学校,更多还是来自家庭。我能够感受到升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已经使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偏向于对社会的一种妥协。其实不仅是中国,乔布斯也曾向奥巴马指出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过他指出的更多偏向于技术层面。
知识的生产和传承不同于其他,唯有教育能够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平等的传输进青少年的大脑中使其能够为社会的持续发展继续做贡献。
对于6-18岁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讲,这是我们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在那个时期老师和家长引导我们开始对世界的思考和对自己的认知,不仅能够激发好奇心,更能够给少年时期的我们一个值得努力的原因,和一个奋斗的目标。
梦想这个词或许对于儿童而言有些不适宜,但我们每个人在儿时都有过当科学家、宇航员、警察、教育部长的梦想,这多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碎片信息的影响,但是如果那时收到的教育能够展示给我们世界的精彩之处,以及这些职业的人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或许能够引导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读过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传记的朋友应会对此深有体会,我个人认为他们的早期教育就是非常成功的代表,同时也与他们后来的成功有着莫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呢?
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帮助每一个初生期的心灵对自我产生认知,对未来有所思考。
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让我们知道我们在学什么,还能知道我们为什么学,为什么要努力学,学成之后想做些什么,要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迷茫,因为我们学会了思考,有了一个真实而具体的梦想,也学会了为了实现梦想自己能够如何去学习需要学到的一切东西。
凯文凯利曾经提过的永恒之书我认为也需要这种精神,因为这本书里将记载的都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灵魂毕生的沉淀。
Learning is a life time enterprise.
我其实也很感谢这些年受到的教育,虽然我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也是起步较晚,但是至少这些年让我知道了我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认识了一些一辈子的好朋友。不过也希望将来我们这一代人在传承时能够抛弃自己对世界的偏见,而去教给孩子认知世界的方法,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发掘自己的潜能,批判性的丰富自己的思想。从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接受到这样的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