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发核心”引起热议
学者呼吁“防止学术发表要求异化”
在科研排名的“指挥棒”下,不少高校要求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甚至有高校要求硕士生也如此。“发核心”对于一些老师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以此要求学生可谓难上加难。采访中有学者对记者表示,应当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论文审查,强化其学位论文写作要求,弱化对他们的论文发表要求,而不是将学位与“核心”严格挂钩。
评价研究生学术水平
缘何求助“第三方”
据了解,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明确规定,博士生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有博士生向记者反映,这一规定是合理的,虽是压力也是动力。也有学生表示,在准备学位论文的同时还要发表论文有些力不从心。
另外,国内大部分高校已取消对硕士生“发核心”的要求,但根据记者的网络调查,仍有少数高校将硕士学位与“发核心”挂钩,部分学生对此表示“压力山大”。
学校要求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方能毕业的初衷是好的。核心期刊上越来越多地出现硕士和博士的身影,也表明了学术“新生代”研究水平的提高。正如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洪营所说,要求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科研成果传播,提高科研成果价值,同时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核心”才能毕业成了很多研究生的负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韩东晖表示,为了让博士生写出高水平论文,高校认为必须提高博士生毕业门槛,其中一道较高的门槛就是不仅要写出论文,而且要发表论文。但是,难道导师、导师组、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均不足以评价博士生的论文水平吗?又或是因非学术原因,无法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而必须求助于“第三方”(学术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贾永堂表示,一般来说,硕士生只要修满规定学分,都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基于此,一些学校设置毕业门槛,加大毕业难度,以提高水准,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便成为重要手段。当然,一些高校之所以这样规定,或许还因为它可以带来提升学校科研绩效、纳入导师科研成果、增加学生评奖“砝码”等“附加收益”。
片面强调“发核心”
无异于“舍本逐末”
鼓励研究生“发核心”本没错,可以敦促其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但是,研究生“发核心”才能毕业却带有强制色彩。更为让人担忧的是此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为学科之间学术生产方式、成果形态有很大差异,简单、硬性地用一种标准要求所有研究生容易导致急功近利、学术浮躁,失却学术本心。”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对此表示担忧。
韩东晖认为,“写论文”的重要性让位于“发核心”的紧迫性,大多数博士生急功近利、疲于应付,为发表而发表,不能专注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造成水货泛滥、精品难现。另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术期刊数量不同,质量差异较大,易造成博士生寻求最短路径,造成专业之间的不平衡。
“无论初衷如何,强制要求硕士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带来的后果更多是负面的。”贾永堂表示,硕士生正处于学术积累期,更需要吸取和锻炼,而非一味生产和展示。如果不去抓培养过程的每个环节,单单要求高水平的发表成绩,无异于“舍本逐末”。有些学生为了发表而支付高额版面费,相当于“以钱买文”,不仅无助于学术修养的提升,反而败坏了学风,恶化了学术生态。“这也为无良出版商牟取暴利提供了机会。”贾永堂补充说。
强化写作 弱化发表
“发核心”才能毕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为部分学术期刊、高校和研究生都敲响了“警钟”。
受访学者表示,应当更加科学地、有弹性地制定研究生“发核心”的具体标准,不能将“发核心”作为主要目的,而应当更加关注通过发表论文来提高写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韩东晖建议,应当完善现行学术期刊体制,同时严格研究生论文审查,强化论文写作要求,弱化论文发表要求,鼓励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上的论文发表和论文评奖活动,逐步取代对“发核心”的要求。
“对高校来说,要防止学术发表要求异化,必须坚持治本之策。”贾永堂说,高校必须控制好研究生培养的每个环节和每个方面,使其达到基本要求,从而保证每一个毕业生都达到最低标准,优秀者自然会脱颖而出,高水平发表也会水到渠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