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过义工难上好大学?社团变“第二课堂”?

首页 > 

高教

 > 没做过义工难上好大学...

没做过义工难上好大学?社团变“第二课堂”?

来自慈善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做义工上的时间约有100小时,每三四天就会去做1小时的义务社会服务。其实,美国人似乎有一种共识:不做义工,就得不到社会尊重。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认知:不做义工,就别想申请好大学,更难进名校。

现状 公益社团最受欢迎

哈佛大学的一道门上镌刻着:入校为增长智慧;离校为更好地服务你的国家与人民。它不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使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

美国高校中的公益社团数量蔚为壮观。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在该校1716个社团中,有305个服务类社团,其总量仅次于学术类社团(328个),所占比例近18%。这类社团并不直接与专业相关,主要以组织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为主。对美国大学生而言,加入大学社团不仅仅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方式,更是实现自我价值、获得道德和艺术发展的契机,所以许多大学生自踏入大学便开始慎重地选择社团,并将整个大学的闲暇时间和热情倾注其中。

公益性社团走红,也是与美国服务性学习理念挂钩的。服务性学习,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主张将学习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通过相应的服务巩固和扩展课堂所学,并且深化学生服务社区的意识,这些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们未来的人生取向。例如,学生们清理河床上的垃圾是为社区提供有价值的志愿者服务行为,而如果他们不仅清理垃圾,还对垃圾进行分析,并告知当地居民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就成为服务性学习的一种方式。

服务性学习包括由小学、中学、高等院校或社区服务项目组织的活动,以满足社区的需求,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学生们通过学校或者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机构,都能够获得服务性学习的机会,以此来塑造自我品格。如通过与环境相关的服务项目,学生不仅仅要为社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还学到了关于水质、实验室分析的知识,提高了对污染问题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了解从事科学、环境或者公共政策等相关领域的职业兴趣。学生和社区因此双向获益。

缘起 从文学走向多元

美国的大学生社团,早期主要是文学社团,主要活动是组织一些辩论,也搜集许多政治、文学书籍。

19世纪初,许多以希腊字为名的兄弟会在各个大学纷纷成立,社团成为学生课余社交的场所。19世纪60年代, 美国各大学开始建立大学体育馆,学生社团不再局限于讨论文学,还参与体育竞技、戏剧表演等。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逐步认识到大学教育除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外,学生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同样大有裨益。

如今,美国大学学生社团活动,包括学生自治会各部门的组织与活动、学生报纸与其他刊物、各种荣誉,兄弟会与姊妹会、学生组织的关于宗教、政治、文化、体育、音乐、特技、社会服务等社团活动。这些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期性社团会员交谊活动;另一类是举办演讲、放映电影、举行音乐演奏会等对外公开的全校性活动。宗教性社团、专业性社团与各种兄弟会和姊妹会大多数在教堂、院系、会馆等固定场合举行活动;公益服务性社团则常在附近社区推行各种服务项目;政治性社团常邀请地方党部官员参加国际性社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学生节,邀请校长、副校长参加正式宴会,邀请一些非营利的外国文化人士表演,还有国际义卖会等等。

今天,公益性社团越来越多,既缘于教育系统内部有力的推动,更缘自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一些企业甚至也将社会服务经历作为是否聘用的重要参考标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