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深度解读

首页 > 

公务员

 > 2016年国家公务员...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深度解读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和去年相比,字面上没有任何变化:依然坚持分级分类的命题原则,按照职位要求科学设计试卷;依然坚持能力导向,在180分钟的作答时间内以能力考查为主线灵活设置题目。这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稳定阶段,也是不断探索过程中的积累和沉淀,说明目前的考试形式已经相对成熟。字面含义虽然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在考试实践过程中,命题人依然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不断尝试,使命题更为科学。专家将结合近年来实际命题的变化对大纲进行深入解读,对考试趋势进行预测,以求为考生备考提供借鉴。

一、分级分类,科学设置

自2010国考大纲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进行全新定义,首先明确对国考申论进行副省级、地市级两级分类考查以来,已历经七个年头。可以说,申论科目已经成为国考探索分级分类考试的先锋。作为笔试的一门科目,申论考试能力要求与职位分类的匹配性较强,更容易通过材料、问题的不同设置体现不同职位的能力区分。

自2014国考作答时限延长至180分钟后,考生的备考水平与个人能力更加清楚地反映在试卷作答之中。之前的申论考试试卷为150分钟,紧迫的作答时间导致考生能力得不到良好展示,无法真正彰显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使得考试科学性和考生区分度都受到了影响。为此,专家认为,2016国考大纲沿用这一思想,正是希望试卷能科学反映考生个人能力和作答水平,最终实现选拔人才的目的。

今年国考申论试卷仍然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专家认为从申论考试材料主题来看,自2011年以来国考申论均是不同的材料主题,如此可以更为准确地测查考生能力。

2011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弘扬黄河精神,继续推进黄河治理工作”,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无根化问题”;

2012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

2013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保留文化多样性”,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2014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倡导慢生活,积极应对社会心理问题”,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提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社会平稳转型”;

2015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生命化是合乎伦理的科技发展方向”,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人文让科学更精彩”。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2011、2012两年中,国考申论省市两级的试卷主题完全不同,但自2013年开始,省市两级试卷主题渐趋相近,只是问题关注点的层次不同。这样的命题设置,其实更能体现出不同类别职位的能力区分,再加上完全不同的题目设计,申论试卷分级分类的科学性更加明显。因此,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备考时要根据自己报考岗位的大纲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复习。

  二、能力导向,要求更高

2016国考大纲依旧强调“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同往年相比,关于能力的阐述一字未变。文案工作能力是每位公务员适应机关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主要载体和考查形式。

申论考试的能力导向,意味着大纲中规定的各种能力需要在材料和题目设置中体现出来。专家认为,能力与题目设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非完全一对一的对应,题目可能是对某几项能力的综合考查,只是有所侧重)。下面专家结合一些真题实例,对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进行提纲挈领式地解读。

(一)阅读理解能力

申论以给定材料作为作答依据,熟读、读懂给定材料是头等大事,因此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所有考生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第一,准确理解。即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含义及各部分的关系。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一题,要求考生“请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使该则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试卷第二题,则要求考生“阅读‘给定资料2’,在横线处填入这则资料的标题和三个部分的小标题”。

这两道填写内容的题目在之前的国考题目中似乎并未出现,但实际上这一题目只是归纳概括题的“变种”而已,作答的关键在于根据上下文采集要点,或为标题,或为结语,依旧是对资料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考生准确理解资料内容,否则无法准确、全面地进行作答。

第二,二次概括。即在完成题目中要点基本概括后,再次对要点分类归纳,以此达到命题人题目设置的要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第一题要求考生“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资料中包含的要点繁杂,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根据资料内容,加以概括,继而按照工作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总结。随着申论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考生如果不能掌握二次概括的能力,势必难以准确理解材料内涵,造成作答疏漏。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省级职位测查的重点,专家建议考生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观点鲜明。即按照题干要求,综合给定资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准确提炼观点且鲜明表达。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二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作答要求为“观点明确”,这就要求我们作答本题时,需要首先亮明观点,继而结合材料对观点加以分析论证。

第二,理据结合。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考生应能够恰当地运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理论和政策,对给定资料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论证说理所要使用的论据。随着我国政府转型升级的浪潮,一言堂的决策现象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今的公务员需要运用各种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才能在工作中赢得大家的认同。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二题,有着“有理有据”的明确要求,是将这一工作趋势化用在题目之中。

  (三)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贴近工作实际,近年来国考市级卷对这一能力愈加重视,通常以应用文写作题为考查载体,且比重有增无减。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市级职位明确提出贯彻执行的能力要求,众所周知,市级职位面向一线基层,其工作内容具体实际,需要贯彻上级机关的政策指示进行工作,因此,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要求较为严格。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试卷中,第三、四两题皆是对这一能力的测查。

第三题: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讲话稿是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常用的一种文书类型,而驻村干部介绍经验,更是当前工作中的常见情况。本题通过给定资料为考生模拟了一个工作背景,以此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开展政府日常工作的能力。考生备考时,需要了解当前政府日常工作中会用到的文书种类,同时,对与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也要有所了解。

第四题:为了消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这就需要考生以市科协工作人员为作答视角,充分领悟上级领导“消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的思想意图,通过运用资料内容撰写时评。

面对日趋灵活的考查形式,我们建议考生在练习应用文写作时,不应仅局限于掌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公文的写作规范及格式,还应结合当前社会急剧转型变化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政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新型文种,熟练掌握各种应用文写作结构、格式。

  (四)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以选拔政府工作人员为目标,而相应考查的能力要求中更明确提出要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各位考生需要从纷繁复杂的资料中抽丝剥茧,发现其中蕴含的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分析国考历年试卷,我们发现在提出对策能力的考查中,有时题目给出的只是一个作答方向,或为问题,或为原因,考生需由此反推对策。然而很多考生刚刚迈出大学校门,对社会热点并不熟悉,无法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在此我们提醒各位考生朋友:复习备考时需要对热点有所了解,才能在作答中依据资料内容展开论述。

虽然连续三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并未出现提出对策题,但是我们并不能排除2016年出题的可能,因此考生还是应提高警惕,掌握如下基本要求:

第一,角度正确。解决问题时,考生要明确自身立场,一般题干未明确说明时,均应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如果题干明确限定身份,考生便可按照题目要求转换身份,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对策具体。申论考试切勿套用对策模板,或提出“假、大、空”一类令阅卷者深恶痛绝的对策,一定要保证对策的具体可行、切合实际。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务必重视该能力的训练。

第一,联系实际。文字表达能力一般通过文章论述题予以展现,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两级试卷中,文章论述题分别出现了“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历史和现实”的要求。众所周知,申论文章写作最忌“千文一面”,如果众多考生都照抄资料原文,势必导致文章重复,得分自然较低。而联系实际的要求,则为我们写作不落窠臼打开了一扇大门。考生在写作中,需要联系日常备考中对于热点的积累,通过准确运用,论证个人观点。

第二,语言流畅。由于申论考试有严格的字数要求,考生必须保证用语简洁,这不仅能节省作答字数,也可以向阅卷者展现考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把控能力。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两份试卷中都出现了“语言流畅”的要求,考生需要熟练运用规范语言,顺畅表达所思所想。

除此之外,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语言方面的要求逐年提升,在要求联系实际、语言流畅的同时,更附有“见解明确、深刻”“思路清晰”等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在训练文字表达能力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训练标准,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