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时评:铲除“转学腐败”不能止于问责

首页 > 

高考

 > 湘湖时评:铲除“转学...

湘湖时评:铲除“转学腐败”不能止于问责

全国211、985重点院校湖南大学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被公众质疑或存在“转学腐败”,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近日,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17名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和追责程序。

如果不是一次性多达17人的原因,相信研究生转学的新闻不会进入公众的视野,调动不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更不至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公众迫切希望了解的是,这些研究生来自哪些院校?符不符合转入的条件?随着调查的深入,谜团已渐渐解开。17名研究生来自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等省内6所普通高校,转学的原因有“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等等,堪称奇葩。而学生的背景大多都有来头,有的是湖南大学教职员工的子弟,有的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亲戚,其他也都是能扯上各种关系的。

高校转学,本是一项体现人性关怀的阳光政策,旨在体恤照顾患病或确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由于教育部对“特殊困难”的情形没有作具体的界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执行透明度不高、行政干预过多的弊端,阳光政策沦为了某些人大搞特权腐败的工具和圈内人士皆知的“潜规则”,普通民众只能望尘莫及。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普通高校往重点院校转学的多了,能转学的也多是有背景有关系的子弟。此次湖南大学的转学事件,只不过是一次“潜规则”大起底罢了。

由此不难看出,一项好的政策即使出发点再好,如果不强化执行过程的监管,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应,产生好的反响,获得民众的点赞。既然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监管有一定的难度,还不如采取釜底抽薪的措施,让“特殊困难”转学的政策作古,如此方能彻底铲除“转学腐败”的温床。湖南大学已经启动违规转学追责程序,我们相信查处一个案例不用耗时很久,相关涉事人员很快会得到应有的处理,但如果仅仅止于问责,处理一两个人,而不从源头上堵截和制度上反思,这样的问责又有何意义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