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的陷阱

首页 > 

人才

 > 分期的陷阱

分期的陷阱

双十一购物节已经结束,但关于其的网络话题热度却没有丝毫消减。在全民网购的时代,虽然假货困境、物流难题以及数据造价等等风波不断,但是单就天猫平台912亿的消费额来说,还是甚为可观的。就其不变者观之,电商风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就其变着观之,今时却不同于往日,而细看之下,大部分原因起于互联网金融分期付款的粉墨登场。

如果仅仅是分期付款,这并不新鲜。我们的学业途中,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总会遇见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的例子。中国老太开源节流一辈子,终于在晚年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而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分期支付买了一套房子,退休之后,将房子卖掉全国旅行。提前消费的概念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当中,在我们三观未曾建立之时,种下了一个关于消费观的种子。

但分期付款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对于学生阶层来说,流动性大以及无固定收入的特性,都会让银行对其分期付款的要求置之不顾。流动性大代表着学生一旦违约,银行追讨工作将难以继续;无收入更是难有还款的保证。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就是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式。那就是无限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人接触到分期付款,满足其需求。

于是,近一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雷不及掩耳进入分期的领域之中。阿里的蚂蚁花吧、京东的京东白条等等,都将电商与分期牢牢绑在一起。电商用低价不断刺激购买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用分期击穿承受能力的底线。就这样,不少消费者彻底放下种种顾虑,心甘情愿的踏上了分期消费的贼船。两者的完美配合,貌似优势互补,但狼狈为奸形容也不为过。

近来网络新闻铺天盖地,真实事例处处可见。多项分期的叠加,让不少学生的处境异常艰难。一位同学每个月的研究生国家补助为1000元,但每个月要还的分期贷款就达到1200元,而这并不是个例。一家数据调查机构10月发布的《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1%的在校大学生已经倾向于使用网络分期购物。便捷的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是富裕的错觉,富裕带来的是无尽的欲望,而欲望带来的是不止的消费。就像见微知著的成语故事一样,箕子到纣王那里汇报工作,他看到原本勤俭的纣王用了一双象牙的筷子,箕子认为纣王为了搭配奢华的筷子,定会选择各种珍贵器具、食用奇异美食、并建造新的奢华宫殿等,如此商朝会慢慢面临危险。后来果然如箕子所料,周武王伐商并取而代之。当我们拿到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消费额度,并尝试买一件仰望许久的奢华物品时候,你是否也会慢慢选择其他与之配套,最终掉入这一个永无止境的分期陷阱呢?

双十一的盲从消费本已令人恐惧,分期消费的进入从根本上加剧了不理性消费的进程。先不谈分期付款服务费远高于普通银行贷款的利息,分期消费正如同温水煮青蛙般改造着当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分期消费在打破保守消费观的同时,让人们激进的追逐自己消费承受力之外的物品。其实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分期只是将短痛延续为长痛,根本上只是透支我们未来的收入。

分期消费就是这样一个庞大而又美丽的陷阱,就如同一个只对你将好处却隐瞒一切忧患的骗术。我们追逐眼前利益的常识,很难让我们对此有所抵抗。回到我们最初的故事,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是否真有其人我们却不曾得知,这种烂鸡汤的故事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若真有其人,如果遇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少人因无法偿还房贷而被银行赶出居无定所的时候,中国老太太或许正在自己的房子中通过电视中的新闻了解一切,这或许故事的另一个结尾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