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璋摄画是上海交通大学独特的艺术品类和制作工艺。由华国璋教授(19331998)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功创制。系将摄影与绘画相结合,以珂罗版印刷技艺将摄影图像转印于宣纸绢帛,并采用中国传统的题款装裱,似画非画,独具韵味,问世后广获赞赏,被誉为艺林奇葩,曾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汉语大词典》将摄画列为辞条。在校领导的扶持下,摄画研究得以延续至今,并跟进摄影、制版、印刷行业的技术进步,更新了工艺,扩展了题材。2014年,交大摄画被列为闵行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周澍均老师当年接受校领导交予的传承摄画的光荣任务,以及华国璋先生临终前的谆谆嘱托,涉足摄画将近二十年,艰执雅操,乐在其中。
周澍均日前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摄得古生物化石的珂罗版印刷件
周澍均翻摄《中国摄影发展史》插图(齐白石)的珂罗版印刷件
摸着石头过河
当年,摄画的延续和发展遭遇了印刷行业和摄影专业工艺技术更新换代的新局面,原先摄画制作中的制版照相、胶片制版、珂罗版印刷等关键工艺环节已陆续退出历史舞台,相关的工件和原材料也不再生产销售,摄画面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是偃旗息鼓,还是攻坚克难?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在经历一度的迷茫后,周澍均坚持以摄画为己任,从摄影、制版、印刷三个环节深入研究摄画制作机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与操作相结合,围绕摄画把摄影图像转印到宣纸绢帛上的关键环节,谋求工艺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根据珂罗版印刷属于平版直接印刷的原理,将当今摄影、制版、印刷的技术要素筛选提炼,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致力于再次打通摄画制作的工艺流程。在思想认识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方向,遵循求真务实原则,守护摄画的一席之地,为突破难关而不遗余力。虽独自一人,仍矢志不渝。周澍均还提出了摄画研究室的目标定位研究摄画技艺的实体、保留珂罗版印刷操作的基地、展示摄画作品的窗口。
困惑与探索并存
然而贯通摄画制作工序并非易事。传统工艺凭口传身教来传承,先人已逝,资料空白,时过境迁,面临的是一堆问号。后华国璋时代的摄画研究只能另辟蹊径,走前人尚未走过之路。回首来路,感慨万千。周澍均体验到:摄画制作工艺可比为鱼刺图,鱼脊柱犹如贯通的工序,而脊柱连着众多的鱼刺,这是每个工艺环节的具体项目,只有每一根鱼刺都落实了,才能形成贯通的鱼脊柱,亦即掌握摄画制作的完整工艺。这些年来,周澍均潜心于众多鱼刺的研究,逐步连缀成鱼脊柱,贯串为摄画的工艺之链。在此过程中,倾注了心血,耗费了年华,感悟了沧桑,取得了收获。成功与失败同在,困惑与探索并存,是多年来摄画研究跋涉之路的常态。
在此过程中,周澍均得到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复制工作室的杭成来、吴葆华,朵云轩书画社的江学新等资深技师,以及本校程洪迪、黄德音等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受益匪浅。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已初步绘就了完整的鱼刺图,实现了把摄影图像转印到宣纸绢帛上的既定目标,还尝试了基于色料减色法原理的CMYK四版彩色复制并初获成功。2014年,交大摄画被列为闵行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参加了《乡韵织梦闵行区民间美术展》等社区文化活动。2015年,周澍均所创制的《贵阳甲秀楼》、《无锡灵山壁画》、《富阳神畅牌楼》、《敦煌三相》、《虎首》等八件摄画新作被闵行区民间美术馆列藏。
使摄画技艺存亡继绝
当有了合适的创作素材,以数码摄影获取图像文件,经图像软件修整后,进行珂罗版制作,就能得心应手地获得摄画新作。这与此前的摄画制作法相比,其可取之处是实现了与数码技术的链接,跟进了当今图像技术的发展步伐,这使摄画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能执此一技,不亦乐乎?此中之乐,谁吾知也?终不枉曾经的几多辛苦。周澍均说。
然而,由于珂罗版印刷对环境温湿度敏感,不同气候的操作各异技巧。故摄画制作是调控的过程,不能胶柱鼓瑟,而须因地制宜,成功的机率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悟性。
而今,但凡能摄入镜头者,理论上都能进行珂罗版的复制,获得宣纸或绢帛上的图像。往后言之,摄画技艺可以与摄影者合作,扩展创造题材,开辟更广阔的艺术境界。
曾有友人善意地问他:辛苦作业,默默无闻,又无经济效益,何苦?周澍均答:这是我校的宝贵文化遗产,不操持便无缘传承。我铭记校领导的信任和华先生的嘱托,作为交大摄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立志继续努力,不懈进取,使摄画技艺存往亡继绝,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