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学分渐成高校教改趋势 学分“单位成本”不降反增

首页 > 

高考

 > 减少学分渐成高校教改...

减少学分渐成高校教改趋势 学分“单位成本”不降反增

大学学分, 在减法中做加法

解放日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

教育部近日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今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那么,这些“+”出来的创新创业课必修和选修学分,会不会抬高毕业所要求的总学分?而如果学分总量保持不变,那么是不是应该砍掉传统学分?记者观察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发现,学会“在减法中做加法”,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减少学分渐成教改趋势

在“双创”社会背景和教育形势下,大幅减少学分又日渐成为高教改革趋势,高校开始留出更多学时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主实践。

对于调整总学分内部结构,华东师大教务处处长雷启立说,高校应修学分一直在做“减法”:过去华东师大一个本科生毕业要修满约170个学分;而到这学期,已减至150个学分左右。沪上一些本科院校只保留130多个学分,而华东师大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创办的上海纽大甚至只有120个学分。

加减之间,“弹性”必须控制得当。拥有一条“校园创业街”的上海二工大,曾设190个本科学分。通过排摸家底,学校对37个本专科专业和20个高职专业进行再论证,按“停、减、转、增”不同原则设置课程,本、专科专业分别执行130至150学分、90至100学分的新标准。同时,普通本科修业年限放宽为3到6年,高职专业也放宽为2到4.5年。校长俞涛说,这种“完全学分制”增加了“有效学分”。

唯兴趣驱动才不怕偷懒

在总学分中挤出水分,为创新创业教育留足空间。那么,学生们会不会无法自觉,因此偷懒?

清华大学用实践证明,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强扭的瓜”。清华X-Lab,是具有“交叉探索”意味的实验室,号称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面积达1.65万平方米,一年吸引4000人次前来从事创客活动。

作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召集人,孙宏斌告诉记者,眼下这个自发形成的创客环境,甚至比图书馆、自修室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学生兴趣驱动”,而不是“学分学时驱动”。

基于这样的教育观念变化,当前中国高校本科学分的天平权重,正在倒向创新创业一侧。根据计划,清华已率先开设“技术创新创业”第二学位辅修课程,共20个学分,分为未来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交通3个专业方向。未来,还计划升格为第一学位。

学分“单位成本”不降反增

当然,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放任自流,而是配强师资,拥有制度保证。在对美国东西海岸的10座高校进行考察后,孙宏斌发现,即使普林斯顿这样拥有研究型大学传统的高校,也走上创新创业教育路线,提出“100%涉及、大部分修习、小部分创业”的目标。而斯坦福这样的“硅谷型大学”更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尤其重视交叉学科培养或培训。

显然,在减学分大势的“总量控制”中,创新创业学分之外的学分必然需要压缩,做到“精益求精”。回到只设120个学分的上海纽大,教师对每个学分花费的“单位成本”不降反增。所谓的“大课”,不是学生多,而是老师多。上一门课,甚至出现8名老师各自带组,参与学生研讨过程。

如此精严的教育模式,同样出现在本土高校。与企业签约共建创业学院的上海理工大学,2015级的本科培养方案,面向全体本科生推出4个学分的必修课——“创新创业大作业”。校长胡寿根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项“大作业”贯穿大学4年,更注重创新实践及成果,以此来认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