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文教周刊版(第18版)教改一线栏目,对中国海洋大学创办行远书院,推动和实践博雅教育,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进行了宣传报道。以下为文章全文:
行远书院是学校通识教育的实验区和本科教学改革的特区,旨在帮助学生拓宽人生视野,在人格培养和能力训练上打下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于志刚
通识教育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界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众高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在这一摸着石头过河的教改实践中,中国海洋大学在今年5月创办了行远书院,推行博雅教育,致力于培养古今贯通、中西荟萃、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聘请美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创校学术副校长钱致榕教授担任行远书院院长,人才培育,需要系统而科学的顶层设计,这位当年曾用3年时间成功参与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的教育专家,在76岁之际,再一次展示了胆识与魄力。
博雅教育,实验区特区打开学生宏观视野
行远书院是中国海洋大学继10多年前提出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之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我们把行远书院的建设和发展定位在它是学校通识教育的实验区和本科教学改革的特区,逐步探索出一条能够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符合中国自身实际,能够更好地来实施通识教育,培养未来栋梁之材的新路径。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道出了对这一书院的期许。
行远书院从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和经济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着眼,思考当下教育在未来人才培养方面的缺陷。必须从学生未来的需求开始思考,思考我们开什么课,可以帮助学生未来50年不断地自学、不断地找到工作、不断地保持自己和社会发展不脱节。钱致榕说,我们没办法预测20年后需要什么知识,因为那时候的知识如今还在研发中,唯一的办法只有给学生打基础,开大口径,不会轻易落伍的课,培养他们自学的技能及习惯,这就是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非常广博的知识、非常开阔的胸襟和非常宏观的视野。
为了培育出能适应未来3050年社会需求的博雅人才,行远书院希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反思讨论、生活训练、书院活动,调动求知欲望,拓宽认知视野,强化问题意识,增强以宏观思维分析问题、以微观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厚基础的自学根基,提升宽口径的从业能力,养成深识见的思维自省,以期发掘自我,进而造福国家和社会。
课程要一门一门建设,人才要一个一个培养
书院原计划从2015级新生中招收第一批学生,但二、三年级的学生也渴望有这种学习的机会,就先从2014、2013级中招收了23名同学,作为第零期学生。9月份,又从2015级中,招收了35名作为第一期学生,以后每年约招五六十人。钱致榕说,在学生选拔上,书院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把关,控制数量,确保质量。人才要一个一个地培养,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入选行远书院的学生,实行集中住宿,双学院管理,两年内要完成书院开设的7门通识课的学习,合格后方可获得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这期间,学生专业课和其他课程学习正常进行,不受干扰。
课程设置上,行远书院目前规划了大学之道、物理与自然世界、世界文明史、中国文化传统、全球化与现代社会、海洋生态系统、课题研究7门课程,课程要一门一门地建设,钱致榕说。教学上,行远书院重视学生自学,一小时的课程至少要自学两小时;推行小助教制度,由高年级学生协助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定期展开讨论。
行远讲座,是书院在课程教学之外精心打造的品牌育人模式,每月一讲,主讲人皆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名师大家。9月24日,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朱云汉成为行远讲座的第一位主讲嘉宾。根据讲座计划,翻译家资中筠,历史学家许倬云等皆在主讲人之列。
海纳百川,打造特色鲜明的通识教育示范区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校训,博雅教育既是通向行远的途径,也是书院学习和训练的要义。钱致榕说:学校把这个书院叫行远书院,以校训命名,可以看出学校对这一决定的重视和期望。
着眼长远,中国海洋大学期望以行远书院为催化平台,经过三五年的建设,把师资、课程、教材和制度固化下来,并以此来影响和带动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我们现在建设实验区和特区,更期望将来能够把行远书院打造成一个特色鲜明的通识教育示范区。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为我校乃至为我国其他兄弟高校提供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否成为示范区要看我们的努力,要看书院的成效。于志刚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