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社会实践活动

首页 > 

人才

 > 正确看待社会实践活动

正确看待社会实践活动(图)

前些天,四川一高校要求全校大一学生寒假必须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不能回家过年。并且,此次社会实践有两个学分,不去的话,就拿不到毕业证。对此,学校很多学生表示不解,社会实践明明是自愿的,学校没有权利强制学生去参加,而且,还不能回家过年。社会实践活动到底有多么重要,竟然直接关系到学位能否取得,甚至因为不惜侵犯学生的相关权益来达到这一要求。

正确看待社会实践活动1

寒假即将来临,各大高校或许已经推出了学生寒假社会实践的安排。一些家庭困难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留校的勤工俭学或家教,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通过学校介绍信去支农、支教、进入公司实习等方式锻炼能力。绝大多数高校认为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意识,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必然是利大于弊的:学生不仅可以锻炼毅力,培养能力,而且可以为自己挣一份零用钱,这也是很多在校大学生更希望在假期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但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还远远达不到直接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的程度,更何况,每个学生都要回家过春节,总不能因为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耽误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吧。

每所高校都会有社会实践项目,其中很多高校的大一学生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寒假就会有社会实践安排,并且规定了社会实践时长。假设社会实践的总时长是100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算的话,至少需要12天,而一些高校的社会实践要求时长不能低于100小时。也就是说,寒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要用来做社会实践和写社会实践报告。学生有抵触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很多人都想多在家陪父母,一些家长也担心孩子在外受苦,过不好年,从情感上也是不赞成的。

2011年,广西一高校也有此类情况发生,但学校对此的解释也很难达到大部分学生的意愿,甚至有学生产生了退学的念头。有观点认为:假期企业工作人员放假,没有劳动力,就让学生去充当廉价劳动力,这是最不能接受的。学校要求学生参与打工性质的社会实践,很容易产生这种疑问。一方面,企业给学生的工资毕竟要比企业在岗工作人员要低:另一方面,学校会不会通过向企业劳务输出、企业又会不会克扣学生工资、学校与企业之间会不会出现利益交易,这些问题都不是能从一个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表面得到答案的。这与学校相关政策的透明度、企业与学生的所签协议的具体程度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学生维权意识不强,对一些政策不了解,就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对于即将到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又应当如何看待,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校安排假期社会实践本身没有问题,反而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保证与教学目标严谨对接,防止无明确目标,只是为了学校和企业私利的社会实践活动。保护学生相关权益,比如休息权,取得劳动报酬权等。防范某些学校借着教学改革创新的旗号从事劳务输出的勾当,让学生从事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工作,甚至是牺牲学生的休息权、克扣学生的劳动报酬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权益的严重侵犯。另一方面,学生要提高维权意识,对于一些制度不明确的安排,不要盲目跟风。善于表达自己意愿,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寻求切实可行的两全之策。各教育厅、教育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监督力度,保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在完全透明的环境中实行,做到真正为了大学生发展成才。这样,肩负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重任的新一代青年才不会寒心。

高校在推出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注意社会实践的多样化,而不仅仅停留在企业实习方面。相应的,大学生在选择社会实践项目时,不要只看中眼前的利益,非要参加一些可以赚钱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保持长远目光,从大局出发,做到既能开阔视野,又能锻炼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仅仅只有一些实习、兼职能做到,参与社会实践本身就能走进社会。社会实践中的公益服务类、社会调查类,科技实践(专业实习)类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能奉献爱心、能深入观察一些社会现象、能丰富专业知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做出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