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学校发生毒跑道事件 或影响男孩生育能力

首页 > 

地方

 > 多地学校发生毒跑道事...

多地学校发生毒跑道事件 或影响男孩生育能力

  11月12日,深圳外国语中学初中部校园内的塑胶跑道和操场被铲除。此前这所学校的跑道塑胶被检测出甲苯超标140倍。

孩子“中了毒”,家长也跟着“中了毒”。

10月14日从儿子口中听说“老师不让我们上跑道”后,儿子连续一周流鼻血、双臂出现红疹的症状,才让张女士(化名)突然想到“与几天前有关江苏、深圳几所学校‘毒’跑道的报道中学生症状非常类似”。

张女士的儿子就读于北京市丰台区芳草地小学丽泽分校,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校的跑道从暑假开始铺设,大概是10月7日完工的。9月开学孩子正常上课时候跑道还在施工,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跑道有问题,甚至有些孩子在‘十一’前就有反应,但当时还没人当回事。”

意识到儿子的病症“或许与跑道有关”后,张女士便与学校开始了漫长的交涉。这时,不少孩子出现类似“症状”的家长陆续找到张女士,家长组建了近250人的微信群,要求“学校公布真相”。丰台区教委和校方先后于10月29日及11月12日向家长出具了跑道生产方在施工之前提供的质量合格检测报告及空气质量检验报告,但这两份结果都显示“合格”的报告并未让家长信服,前者经媒体披露被证实造假,而后者则在封面有明显的涂改——封面原有室内的“内”字被改成“外”字,但首页相关内容为“室内”;报告编号不统一,第一页注明1109-05,第二页则变成1019-05。随后,校方表明“为了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无论操场检测结果是否合格,都决定把操场跑道铲除”,报告公布后不到30个小时,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被下令铲成黑色的沥青。

12月15日,被铲除了一个月的跑道等来了最终的“判决”,校方向家长公示了送检的混合型跑道样块检测报告:“该样品按国家检测标准《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14833—2011)进行检验,所检项目合格。”这时近250人的微信群还剩下160人,可张女士和几名家长仍在积极寻求法律帮助。从11月下旬按校方要求提交采访申请至记者发稿,校方始终以“还在请示”回应采访要求。

而家长们等待校方检测结果时,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小学部也被媒体曝出“至少有38名学生近期出现头晕、恶心等身体异常,多位家长向记者提供了307医院毒检室的检测报告,以及检验科的血液检测报告单。检测报告显示,除了孩子的血液和尿液中含有苯甲酸,其他肌酐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数值呈现下降态势,尿潜血定性呈弱阳。”这些相似的病症,是张女士不能放弃的原因。

“中毒”还是“疑似中毒”?

昨天,张女士将最终的统计数据交到记者手中,总共55名学生的医学数据,其中,毒检报告44份,24人体内含有苯甲酸、1人体内含有尼泊金丙酯、1人体内含有香草醛、两人检出可可碱,另有6名学生的“临床印象”处写有“疑似中毒”、“苯中毒?”或“苯中毒待查”的字样,还有两名学生的“临床印象”分别为“中毒”和“食物中毒”。

“给出这些临床印象的科别基本是儿科门诊,但根据报告来看,并不是苯中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咭皆褐卸揪戎慰浦魅吻裨笪湎蛑泄青年报记者表示,他较为关注“毒”跑道事件,他发现包括广东、太原、哈尔滨和北京等地都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截至目前,“至少我尚未看到一例‘中毒’的完整病例。”

邱泽武表示,据他了解,塑胶跑道在铺设早期是有毒物存在的,尤其粘合剂中通常含有苯系物,“但有毒物也不一定就导致中毒。”邱泽武解释,人在暴露的环境下接触毒物,接触的量、时间和接触毒物的毒性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国内诸多案例,部分学生出现的头晕、头痛、乏力、眼部不适、身上起疹子等情况,“可能与接触毒物有关,尤其身上出皮疹与过敏体质更相关;脱离接触毒物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即使到医院检测,没有明确生化指标的异常,多考虑毒物接触反应,不能判断为中毒”。他进一步解释,判定“中毒”通常指毒物进入体内后,对肌体产生损害,并有相应脏器损害的指标呈现,但“在我所接触的许多孩子中,没有看到明显的心、肝、肾功能损害指标异常,因此,不能明确诊断为中毒”,至于备受家长高度关注的少数学生尿中检出的“苯甲酸”,则不能作为诊断“苯中毒”的条件。

邱泽武的观点,与清华附中丰台学校于12月18日的一则通知中,“丰台区卫计委组织307医院中毒治疗室、中毒鉴定室、血液科、朝阳医院职业病科、北医三院职业病科5位专家对学生体检统计表和报告单的会诊分析意见”基本一致。

检测指标给毒物留出空间

但张女士的愤怒仍然存在,“非得等我们的孩子,成为无法挽回的中毒案例,才能有个结果吗?”

可来自医学层面的专业判断,还是让邱泽武对“毒”跑道事件“半信半疑”,“我信的是偷工减料的情况不容忽视,国内对跑道的鉴定也有空白,我不信的是暂时没有任何部门拿出确切资料显示一对一的损害依据,几百万元铺设的跑道也不能因此轻易铲除。如果能把各方面的专家组织起来对‘毒’跑道事件系统调查,有了样本,很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数据和样本”同样是郭中宝认为判定“塑胶跑道对人体有什么伤害”的关键——作为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化学检验认证部部长,郭中宝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根据现有的国标,即便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由于检测的是特征污染物的总量,而非影响人体健康的释放量,因此‘合格’也无法说明其对人体健康有无侵害。”

郭中宝表示,目前处在室外的塑胶跑道以往领域划分上归在田径,对其环保的重视力度不足,因此目前关于塑胶跑道面层材料环保方面的规定,无论方法还是指标都不算完善,“但塑胶跑道的环保指标一定需要严格控制,因其自身组成就决定了很可能会含有有害物质。”

郭中宝以目前“毒”跑道事件中颇受关注“若长期接触和吸收可能影响男孩生育能力”的邻苯二甲酸脂为例解释,“目前合成塑胶跑道的塑胶颗粒和胶粘剂中都可能含有这种物质。但标准中并没有对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进行规定,一个原因是在制定标准时我们对环保材料不够关注,没有数据的积累,另外,随着我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有害物质就提出来了,要关注其存在的潜在风险。”

严格规范是“消毒”前提

塑胶颗粒和胶是塑胶跑道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标检验主要针对苯、甲苯和二甲苯总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还有重金属这4个指标,“这些只是特征污染物,而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及室内装修材料检测中的重要指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却不在塑胶跑道的检测范围中,这通常指其他污染物,有的有毒,有的无毒,长期接触或是浓度较高的时候,对人体会有影响。”

这样的指标,在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休闲游憩与运动管理系教授刘田修向中国青年报提供的资料中也能看出差异,“跑道面层铺设之粘合剂和拌和剂禁止使用巨毒之甲苯二异氰酸脂(TDI),因其可能引起职业性气喘及过敏性肺炎等。”而TDI正是目前内地使用的标准中必须进行检测的指标之一。

“大家希望我们的标准向先进地区靠拢,但目前这份起草于2003年定稿于2011年的标准已经是现行使用中比较完善的了。”该标准主要参编人之一、中国环保协会理事师建华表示,目前,“毒”跑道事件曝光后,深圳已经着手对地方标准进行修订,而国标“目前尚未有明确计划,虽然修订是迟早的事情。塑胶跑道的管理应该要上升到食品安全管理的力度。”

事件曝光后,郭中宝所在的检测机构前来咨询和检测塑胶跑道的厂家“明显多了”,“以前大家不够重视,虽然现有标准至少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厂家和学校脑海里有根弦,把超出指标的产品排除了,但在污染物扩充、检测方法改进、增加原材料检验等方面重新完善刻不容缓。”郭中宝表示,越来越多的案例已经令短时间内出台更完善的标准更加迫切。

但在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梅一飞看来,需要改进的还有低价中标的模式,尤其面向学生群体的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当在选择厂商及监督铺设等环节更加重视,“不要给使用不合格材料的厂商创造条件,事实上,如果原材料把控好,且铺设后留有近14天的晾晒时间,避免在铺设时就让学生接触,塑胶跑道的侵害性并不足以让人恐慌。但前提是,该重视的要重视起来,不能因为标准不全就认为无害,该遵守的就一定要去遵守,别把好事变成坏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