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退休教师搜编上千首民间童谣 为岁月留声

首页 > 

地方

 > 河南

 > 河南一退休教师搜编上...

河南一退休教师搜编上千首民间童谣 为岁月留声

  “板登歪歪,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掉下一朵喂鹦哥,鹦哥不吃食儿,抱怀里,叽叽叽,叽叽叽……”儿时口口相传的童谣如今已经很难听到,与此同时,大量极具地方特色的童谣也因没有人传承在渐渐消失。对于童谣的处境,河南省中牟县退休教师王公理十分忧心,他通过多种渠道整编中牟地区的童谣近千余首,希望这些被时光凝练下来的民间文学仍能被继续传颂。

今年66岁的王公理说他从小就是听着奶奶唱童谣长大的,那些通俗又朗朗上口的童谣让他直到现在都能顺口说出来,儿时的记忆也随之涌现。在教育一线从教35年,换了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这些是王公理能搜集大量童谣的一大资源。

“每一次给新学生上课,我都会给他们留一份特殊的作业:让他们写下自己知道的童谣,我再整理到教案上。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知道的童谣自然不一样。就像‘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童谣,目前我收集的就有四个版本。”王公理说,这么多年来,他听到并整理下来的童谣已经写满了20多个教案本,其中有四百多首有详细的介绍。

在王公理看来,童谣往往融娱乐、游戏、教育于一体,寓教于乐。童谣的字里行间处处荡漾着悠远、浓烈的文化韵味和清新、自然的生活气息,语言简练又能体现当地的特色。

“‘东大门,西大门,不骂人,是好人儿’,这就是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东长西长,小孩哭娘’,这是一个谜语,根据农耕时期的一个场景让孩子们去猜打麦场这个事物,具有启蒙、益智的作用。”王公理认为,各个地方的童谣都能显示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如今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庄的消退让这些具有历史痕迹的童谣更显珍贵。

为了搜集更多的童谣,一有时间王公理就会走到农村,和当地的老人拉家常,记录他们口中的童谣。而他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走进校园,和学生们讲述童谣背后的故事。

“2014年,我在一所学校里教孩子们童谣,他们很好奇也很感兴趣,希望我能多教他们几首,因为这些简短又有地方特色的童谣他们都没有听过。”王公理说,不是童谣失去了自身的魅力,而是现在的孩子们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不多,没有老人教他们,童谣很难在这一代孩子身上延续,这也是童谣面临失传的原因之一。

如今,在王公理的努力下,中牟县文化局已经将童谣作为该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王公理也在将自己搜集的童谣整理成《岁月童声》一书,希望这些由老祖宗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得以继续流传。(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