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需求 凝练特色 协同创新我校第三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首页 > 

高教

 > 瞄准需求 凝练特色 ...

瞄准需求 凝练特色 协同创新我校第三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批准认定第三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培育基地的通知》(川教函【2015】624号),由西华大学牵头申报的“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四川省食品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这是我校“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后的又一重大收获。截至目前,我校共有“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食品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据悉,此次共有30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第三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同时确定了3个协同创新中心为“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

对于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而言,我校能有3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跻身省内高校前列,实属不易。用学校校长刘清友教授的话来说,“这是我校自身积淀及近年来不断凝练学科特色,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内涵建设取得的一个突出成果”。

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整体规划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是高校的基石与支柱,关系高校的前途和命运。

今年年初,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科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思路,学校分“优势特色学科、支撑学科、建设学科和发展学科”四个类别进行建设。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优势特色学科中的第一梯队,进行重点建设和发展,通过建设优势学科来带动其他学科及学校的整体发展。这一调整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1计划”是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学校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从中心的建设到最终的认定,都将会对学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我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学科与四川省的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四川省是水利大省、能源大省,水利资源非常丰富,而水力、水电一直是西华大学的优势学科,学校是西南地区唯一设置“水力机械”专业的高校,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2014年四川省已将“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确定为第二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

(紧转第二版)(紧接第一版)食品质量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学校是西南地区最早拥有食品类专业学士学位点和一级硕士点的单位之一,与全省百分之七十的企业都有合作,我校已经在食品产业技术进步、食品产业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有了这样好的积淀和基础,学校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集合各个优势单位的力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校整个学科的发展。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商定,就以两个优势特色学科围绕国家发展规划和战略规划选题。

在确立战略目标后,学校开始着手确定具体的申报选题,通过多次商讨后得出,选题一是要新,凸显出协同创新本质要求;二是要准,要按照申报规定,瞄准国家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工作。

能源动力重大装备是装备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能源、石油化工、冶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中。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重大需求相吻合,符合国家、四川省装备产业发展需要。而我国目前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其技术相对还比较落后,部分关键装备及技术还依赖进口,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不足,企业、研究院所与高校还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因此,建立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非常必要。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问题。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四川省问题十分突出。改变四川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的现状,涉及政府、高校、企业等多部门协作,亟需组建相应的协同创新平台。所以,建立“四川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重点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

所以,由我校牵头来组建“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而作出的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

积极寻求协同单位推进中心建设

“要建设好协同创新中心,就必须举全校之力,整合所有可以整合的资源。”刘清友校长介绍说,“学校建设这两个中心,就是要把校内校外的资源和人才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协同创新,真正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去年被认定为培育基地一年来,不断寻找差距,努力完善内部机制,整合研究团队,进一步加强协同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

中心创新了运行机制,推动“三大机制、三项制度”为重点的机制创新,实现“三大转化”协同创新的全新模式,共制定了21项规章制度,为协同中心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发展。

要从培育基地正式成为协同创新中心,除了创新运行机制,寻求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校外协同单位也非常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积极响应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的战略发展,积极拓展,与清华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取得了联系,清华大学作为核心成员单位进入协同中心。同时,中心积极与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奥地利Andritz股份公司协同,Andritz股份公司也作为核心成员单位进入了协同中心。

校长刘清友到任学校后,他在油气装备这方面的研究更是拓展了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方向,同时进一步发展了中心的研发协同单位,新增了三个协同单位,扩大了研究团队。这一年,中心共新增5个协同单位,使中心的协同单位数量达到了18家,这大大提升了中心的研究水平。

“四川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能够一次性通过,这与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是分不开的,也与学校老师在申报前后所做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西华大学是四川较早设立食品学科的高校,也是四川较早开始进行食品安全研究的单位。从2006年开始就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郫县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管委会、四川食品卫生安全学会、四川省食品生产安全协会、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在食品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2013年6月,西华大学牵头,召集相关单位针对食品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了成立“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与质量安全”创新联盟的初步意向,由于食品生产装备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后来在自愿的基础上将成都海科机械设备制造公司纳入了联盟;为了增强联盟的技术力量,充分利用知名高校的优势资源,邀请了西华大学长期合作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加入创新联盟,并于2014年6月正式签订了创新联盟协议。该联盟以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为基础,积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提升四川乃至全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促进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

2014年9月,经西华大学校务会通过,学校成立了“四川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与质量安全”西华大学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3月经过成员单位的共同协商,经西华大学校委会批准更名为“四川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在初期将实现装备能力建设,形成研发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需求,同时吸引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专家,成为创新资源的汇聚基地。此外,中心将整合省内外具有食品质量安全特色和优势的相关单位共同发展和创新,为四川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中心的中期任务是通过设备和研发能力建设,针对食品质量安全共性关键技术与设备进行协同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升省内外食品产业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要组建和培育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很重要。“四川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设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内设综合管理办公室,管理委员会主任由西华大学何建平副校长担任。管理委员会设立秘书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玉锋担任秘书长。“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设置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创新平台、研究室、创新团队,共同负责中心的组织管理与科研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由西华大学刘清友校长担任。管理委员会设立秘书处,西华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朱维兵担任秘书长,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宋文武担任常务副秘书长。

申报团队上下齐心无私奉献

我校牵头申报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好成绩的背后,有着一支专家团队,他们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学院,他们既是中心最坚实的后盾,又将是中心未来发展的执行者。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申报工作中,这支团结向上、知难而进的申报团队,为我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2011协同创新”的申报和整个组织工作,校长刘清友教授、副校长何建平教授亲自参与了整个申报过程,从协同创新中心筹建,到组织材料,再到现场答辩等等诸多环节,他们都参与其中。

各级单位高度重视,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没请外援的情况下,高水平地完成了申报工作。在材料组织方面,申报团队连日操劳,加班加点,答辩所用的材料及ppt经过了几十次的修改演练,怎样把我们的优势凝练出来,怎样把社会需求写出来,细到字斟句酌的地步,这才确保正式答辩万无一失。

“我们是第一次申报,心里真没底,非常担心不能通过,”谈起申报前自己的心情,陈祥贵院长说道,“但是当答辩完后,专家们纷纷肯定我们的成绩和做法,我感觉我们成功了。后来果然一次通过,我当时非常激动。”

刘清友校长说道:“这次两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认证,充分体现了西华大学‘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感谢所有参加申报工作的同志,希望这次的申报能够鼓励和激励其他学院,希望大家能用这种精神和态度来做好每一件事,同时也希望下一步能实实在在地把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好,真正发挥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

协同创新中心成效初显

“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2013年组建以来,按照已确立的主要任务和近期目标,开展了100万KW级混流式水电机组、高水头混流式水电机组以及抽水蓄能机组、超高水头冲击式水电机组、100MW级灯泡贯流式水电机组、大排量输送泵、大功率压缩机、大口径阀门、高压井口装置等方面的科技合作研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开展650兆瓦核电汽轮机,AP1000和二代改进型1000兆瓦级核电机组主设备,关键阀门等重大设备的研发与人才培养;同时开展了1.5MW直驱式变速变桨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智能型1.5-3.0兆瓦风力发电机叶片、智能阀门、管道检测机器人等方面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到目前为止,中心共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国际合作、省部级、企业合作等重大科研任务10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并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授权专利14个,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等多项科研成果。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150名。

四川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在培育组建阶段,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技任务为载体,围绕该领域的前沿技术方向,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高水平人才。目前,该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体系研究”、“食品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研究”、“食品组分结构与营养特性动态变化研究”和“食品加工过程设计与自动化控制”5个创新团队。

中心成立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3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在培育组建阶段,承担单位西华大学筹措总经费4500万元,牵头单位西华大学首期投入1200万元。中心通过1个管理委员会、1个学术委员会,5个创新平台和1个培养创新人才基地的建立及多项管理制度和机制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引入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解决了传统事业单位人浮于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化了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强化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

我校协同惊雷科技、精控阀门等单位合作开展管道机器人与大型压力管道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