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杭州市中华职教社召开五届二次社员大会暨杭州市中华职教社成立20周年纪念会在梅地亚宾馆举行。72家团体社员单位的200余名社员代表及特邀嘉宾参加会议。
浙江政协副主席、浙江省中华职教社主任陈小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杭州市中华职教社在建言献策、社会调查、温暖工程、课题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他指出,职教社要根据自身特点,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杭州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
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杭州是中华职教社主任叶鉴铭带着在场社员回顾了杭州市中华职教社20年的光荣历史。他表示,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职教社要秉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加强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改革创新求突破,以提升服务谋质量,助力杭州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
会议期间,主题为《举手留香 遗而不失》的杭州市职业院校培养非遗传承人成果展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专业,非遗进课堂”,成了杭州职业院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据介绍,杭州市12家中高职院校、相关传承人及300余名职校师生参加了成果展。目前,杭州有龙井茶、江南丝竹等37项非遗项目入围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杭州市中华职教社发扬“统战性、民间性、教育性”的特色,联合12家团体社员单位,打破非遗传承人点对点、面对面的单一培养模式,成立课题组,共同探索职业教育参与非遗传承人培养的路径,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
如杭州中策职校杭帮菜传承人“行会驻校?名店订单?企业教室?项目管理”一体化培养模式;杭州西湖职高龙井茶传承人“大师工作室+塔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杭州艺校江南丝竹“师生同台精技艺,以演促传进课堂”模式;萧山二职范制葫芦“园林专业+烹饪专业+电商专业”跨界教学模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了非遗教学创业基地,开设“西泠学堂”,西泠印社金石篆刻等五个非遗项目进校园,形成“非遗项目+专业学习+创新创业”一条龙培养模式 。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的特质,技能传承只有通过人们的口传心授,因此学艺苦,报酬少,社会认知度低,年轻人传承断档,导致很多非遗项目无人愿学,一些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和习俗面临失传的危险。
杭州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融合,改变了过去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而且也改变了过去传承人知识结构窄、文化层次低的弊端。通过课程化和生产性传承的结合,为解决非遗传承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路径,为非遗项目培养了新的传承力量。
另外,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视角看,职业院校参与非遗传承人培养有利于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举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