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五天后,雾霾再一次侵袭我国华北地区。
入冬以来,雾霾肆虐华北地区,生活其中的人们饱受其苦。人们一边吸着霾,一边吐着槽、编着段子,眼巴巴地“等风来”吹散霾。而在上一次的雾霾中,对于政府的应对措施,不少人抱怨“做得不到位”。但在这熙熙攘攘的民意背后,我们是不是忽视了什么?
当然,与上次相比,为了“迎战”新一轮雾霾,多个城市开启“应霾模式”。比如,北京市应急办提前31个小时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7日晚,北京首发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采取“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全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一系列措施。连日来,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应急措施都在不断加强,这场空气质量“保卫战”正不断升级,就连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也早在6日主持召开的会议上,分析即将出现的雾霾过程的成因及影响,研究部署应急应对工作。
面对雾霾,陈吉宁再次强调,要认真检查反思以往应急响应、应对措施落实方面存在的不足,切实抓好这次雾霾的应急应对工作。对预案启动不及时、应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另外,要加强信息发布,跟踪科学研判,全面掌握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和传输规律,为改进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之所以如此强调应急预案,或许与上一次雾霾迟迟不启动红色预警有关。在上次的雾霾中,当时的网络舆论,一股脑地捉住了这一点,指责当地政府。但在纷纷扰扰的舆论之外,造成雾霾的原因却被人们淡忘。
近日,媒体报道,九大城市的雾霾“元凶”被找到: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石家庄、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宁波分别是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不得不承认,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或许也是造成雾霾的一大原因。
这让笔者不禁想象着,雾霾天坚持开车、同时还在骂着政府的群众。的确,对于雾霾,政府部门和企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粗放式的发展,过度集中的布局……可供诟病有太多太多。同时,“APEC蓝”“阅兵蓝”又让人们觉得“明明可以做好,为什么不做”?
而这些,恰恰暴漏出雾霾治理中的怪病。公众指责政府治理不利,但忽视自身的行动。但实际上,雾霾是污染造成的,污染的产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有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责任。遗憾的是,本来浅显易懂的道理,却在重大雾霾事件后,被选择性遗忘。
原因很简单,实际上,不少公众早不把自己当作污染者了,相反,环境受害者则更适合攀登道德制高点。没错,阅兵期间,天确实蓝,蓝在汽车禁行,蓝在工厂停工,虽可一时,但不可长久。这种长久的蓝是在以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为基础之上的,想必市民们都不愿如此。
总之,驱散灰霾,围观者的心态要不得。
其实,面对雾霾,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少开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发现身边有污染行为,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逢年过节不放烟花炮竹;尽量减少露天烧烤,避免大气污染;节约能源,低碳生活……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都能帮助减少环境污染。做这些,自然比做一名“键盘侠”更有意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