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教育立市战略 打造贵阳教育发展升级版

首页 > 

地方

 > 贵州

 > 大力实施教育立市战略...

大力实施教育立市战略 打造贵阳教育发展升级版

知识决定命运,教育照亮未来。教育,承载着一个民族对复兴的宏伟梦想;教育,寄托着多少家庭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贵阳教育面临着既要保基本,又要提质量的双重任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于全市“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着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尤为重要。

抓好顶层设计,深入实施教育立市战略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坚持亲自抓、亲自部署,取得良好的成效。2014年3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目标:深入实施“教育立市”战略,奋力打造贵阳教育发展升级版,用5年时间大幅提升全市教育整体水平,用10年时间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在会上指出,教育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保障公平的重要基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源泉、是民心聚焦的重大需求,必须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竞争力、抓未来的观念,集中力量化解教育方面存在的“六困”(教育规划布局不合理、资源不足、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素质教育深入不够、对外开放力度不足),打赢教育发展攻坚战。

市委、市政府强化制度保障,出台了《关于实现教育立市暨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既有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又统筹兼顾,纲举目张,涵盖面广,为贵阳教育未来发展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市委有决策、群众有呼声,人大立即就行动。3月24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推进教育立市战略实施的决定》,提出要围绕教育立市战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打好教育攻坚战;突出法律法规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点监督同级人民政府做好执行法律法规、调整规划布局、确保教育投入、改革发展举措等工作,合力推动教育立市战略实施。

“市人大常委会作出这个决定,就是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教育立市’战略加快实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表示,“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市人大常委会有必要、有责任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教育发展大计,动员、集聚全市各方面力量,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推动‘教育立市’战略深入实施。”

强化开放合作,优质资源引进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优质教育,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贵阳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全国优秀教育资源来贵阳办学。与此同时,我们要创新机制、体制,让开放办学有吸引力、有活力,更有动力”,陈刚提出“要通过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把优质资源引进来”。

“好风凭借力”,教育系统大力开展与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合作,借助外力提升本地教育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北京北海幼儿园贵阳分园开园了,北京黄城根小学贵阳分校落地了,北京八中贵阳分校招生了……不到两年时间,贵阳市就从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等地引进优质学校35所,合作办学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社区学校。

用好“京筑合作”平台,以挂牌办分校、组成联盟校、建立基地校等形式,引入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落户贵阳,为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数量、提升质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贵阳教育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4年10月21日,京筑两地合作办学正式签约,同时北海幼儿园贵阳分园正式开园。三名从北京北海幼儿园来筑的骨干老师,与园内20多名贵阳教师进行业务交流。北京名师课堂同样走进了贵阳,北京教科院数字教育优质资源8000余个课堂免费向贵阳市师生开放。

“不论是在规划、理念、制度等软件方面,还是在教室、设备、生活配套等硬件建设上,甚至是在师资培育模式上,分校都将共享首都名校的优质资源,全部实行‘高配’。”北京八中贵阳分校负责人骄傲地说。

国际化学校建设方面,为明国际学校、乐湾国际、清镇广大等一批国际学校相继批准设立,贵阳对外开放合作办学力度不断提高。

依托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挂牌成立了贵阳市服务外包学院,开设一批大数据相关专业,建成一批呼叫服务外包实训中心,初步具备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大规模培养人才的能力,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基地和载体。

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朝阳社区学院)与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分校(简称贵阳电大)合作办学,挂牌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贵阳基地校,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了贵阳百姓家门口。

着力自我革新,教育发展求突破

找准症结才能精准发力。要拥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发展要寻求新突破。

为此,市政府大力实施教育改革“113”工程,即突出一个核心(布局规划),突破一个领域(民办教育),突显三个重点(试验区、实验项目、优质教育集团建设)。全市现已建成10个教育改革实验区,开展了8个试点项目的研究。同时,不断推进学区化、集团化,打捆组建14个优质教育集团,涵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联动发展新态势,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逐步缩小。

为确保教育经费保障,全市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同时确保教育专项经费落实好、新增教育经费统筹好、压缩经费予以支持。仅2014年,市级行政经费就压缩20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发展。全市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以上。

让孩子从幼儿开始就受到好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为缓解入园贵、入园远、入园难,陈刚要求,坚决守住学前教育发展三条“硬杠杠”,确保学前教育建筑面积每年增加10%以上;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每年增长不低于10%;100%的乡(镇)和社区都有一所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2014年,贵阳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筑面积78076㎡,完成小区配建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6900个,认定106所民办惠普性幼儿园,率先在全省达到并超过省定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学前教育指标。

保障住宅小区教育配套十分必要。贵阳在贵州省率先出台小区配建学校文件——《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暂行)》,明确了小区配建教育资源建设主体、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时限、办学主体等,解决了小区配建教育资源由谁建、何时建、建多大、谁来管、由谁办等问题。另外,还赋予教育部门审查小区配建学校规划时具有“一票否决”权。

百年大计,教师为本。为提升教学质量,全市把教师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共享优质资源,搭建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引进先进的办学思路、理念和文化。近年来,下大力充实教师队伍,并通过“三名”(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双百”(百名老教师志愿服务农村学校、百名农村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工程培育教育领军人物。2015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的市中心实验幼儿园园长徐菊萍在领奖时说:“我作为贵州学前教育的代表,接受这份荣誉,非常自豪,这也得益于学校长期对我的培养。”

政府还采取了系列措施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实行“奖、贷、助、补、减”等多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仅2014年,市级财政共投入资助资金9355万元,用于中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发放;投入4000万元,对在民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教科书、生活补助等。

人大持续发力,盯紧教育不放手

围绕市委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教育发展的监督工作蹄疾而步稳,多次组成专项工作组,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调研,加强视察,加大执法检查,比如,连续三年对学前教育等工作开展跟踪监督;重点对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开展评议……

为加大推进教育立市战略实施的力度,在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4月组成执法检查组,对《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推进教育立市战略实施的决定》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也重点对本级人民政府执行该《决定》的情况开展检查。执法检查组在认真调研、实地察看、掌握情况、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梳理出《决定》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交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会议对《决定》颁布实施一年来我市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议意见。市人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就此事做出专项批示,政府分管领导专门召开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调度会,针对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中教育规划布局滞后、教育资源仍然不足、教育经费滚存结余大、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教师队伍建设困难多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人大发力,代表是主力。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代表参加有关教育的各种视察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贵阳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建议我市严格落实在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中小学校等教育设施,扩充公共教育资源。”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张学勤提出代表建议。这一建议,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城乡规划局、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认真办理,助推了《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暂行)》的出台和实施。

在300多名贵阳市人大代表中,像张学勤这样重点关注和关心教育发展的代表还有很多很多……截至目前,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共提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35条,均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有效办理和落实。

前行任重道远,乘风破浪会有时

“教育立市”战略实施以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各级党委、政府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初步形成了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设施优先配备的工作格局。随着各项教育发展措施落实到位,“教育立市”成果逐步显现,教育资源和普及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教育事业方兴未艾。

目前,全市新增学位6.87万个,其中仅2014年就新增学位4.47万个。2014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6.4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23%,分别同比提高11.85%、1%和4.2%……国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验区2个国家级教育改革试验区已经落户贵阳,成为获得教育部改革实验项目最多的省会城市之一。

诚然,贵阳的教育事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比例还比较低,广大市民“上好学”的需求难以完全满足,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分布还不均衡,老城区多、新城区少,城镇多、农村少的现象依然未彻底改变,民办优质教育资源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等等,距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还有最后五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新形势下,贵阳教育的发展既站到新起点,面临新机遇,又将面对更多的新任务、新要求,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努力奋斗,“教育立市”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