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为特殊孩子燃“灯”

首页 > 

地方

 > 内蒙古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为特殊孩子燃“灯”

“她不但会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会做丝网花和缝纫。”回族姑娘丁阿一沙的变化让爷爷丁得林非常高兴。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了4年教育后,这个从小失聪、不会说话的16岁女孩学会了多项手工技能,脸上经常堆满笑容。

教育对丁阿一沙的改变并非个案,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许多像她这样“不太一样”的孩子获得了接受特殊教育的机会。2010年,纲要规划了一幅图景——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5年后,来自特殊教育专题评估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达2000所,特殊教育学校总投入为95.94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328所,增长了1.07倍。

阳光是如何照向更多像丁阿一沙这样的孩子的?“学校建设力度空前、经费保障力度空前、融合教育支持力度空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这样回答这个问题。5年来,从顶层设计的加强,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推进,特殊教育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给更多“特殊”学生受教育的机会

“特殊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总体水平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郑富芝指出。为破解“特殊教育”的困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2014年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编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的总目标,并提出提高普及水平、加强条件保障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大任务。

“一所所崭新的特教学校在中西部拔地而起,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孩子较多的县都有了一所自己的特教学校,圆了一大批残疾孩子的入学梦”,郑富芝介绍。2008年和2012年,国家先后实施两期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分别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扩建1182所特殊教育学校、62所残疾人中高职院校和高等特殊师范院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购置教学康复实验设备,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102亿元。

特殊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表示,从2014年起,各地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单列,年生均标准达4000元,预计2016年达到不低于6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也逐步得到同标准落实。这个标准“相当于普通学校的6倍多,有效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郑富芝说。

各地执行“两免一补”时,普遍将特殊教育单列,其补助项目、标准普遍高于普通教育,生活费基本由国家“全包”。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都享有国家相应的助学政策资助。

同时,社会力量支持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增加。5年间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特教方面的筹款就有2亿多元,受益残疾儿童少年达28万人次。各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对于宁夏姑娘黄莺来说,2015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这个盲生通过普通高考,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在武汉理工大学,她和同学上一样的课、参加同样的社团活动,这种和普通人一样的感觉让她很开心:“我在大学过得很好。”2015年,共有8名盲人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其中7人圆了大学梦。

“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作为纲要的规定被明确提出。十八大以来,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首次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首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首次专门设立残疾人中医专业研究生……这些破冰的“第一次”为残疾孩子们点燃了明灯,让他们看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2015年,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对各级招生考试机构为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了明确规定,有望支持更多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就学。

因为投入力度的增加和各项倾斜政策的支持,残疾学生的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截至2014年,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学生达39.49万。未入学残疾儿童数从2010年的14.5万人减少至2013年的8.3万人。

 

“特教特办”,为燃灯者加油

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师李银环说,一名特教教师需要具备宽容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因为“班里的孩子有的思维迟钝,行动迟缓,甚至有的孩子还把她当成仇人,又打又抓又咬”。这是特教教师每天要面对的工作现实,有人将这份职业形容为付出最多却收获最少的职业。

如何为这群“特殊”的燃灯者加油,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2012年,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规划、培养、培训、管理、待遇、营造氛围等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提出要坚持“特教特办”,“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办学需要”。这一年,“国培计划”增设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近6000人。

据程凯介绍,各地以提高特殊岗位津贴的方式把提高特教教师待遇问题落到实处。内蒙古、浙江、湖南、海南、陕西、宁夏等省份提高特教津贴比例,最高达到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30%—50%。黑龙江、贵州规定随班就读教师享受特教津贴。陕西规定省、市、县三级特教专职教研员享受特殊教育岗位津贴。辽宁规定中高职特教学校教师享受特教津贴。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海南、甘肃将特教教师津贴范围扩大到退休教师。

“以前社会上对特殊教育老师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认为特殊学校不需要高水平老师,而将教学能力比较差的人派去做特教老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俊明指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加强,在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5年来,在培养特殊教育高水平人才上,多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012年,高校开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数量明显增加;2013年,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开办全国第一个“教育康复”专业,推动培养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人员;2014年,教育部启动“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确定了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为实验学校。

上海市教委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岗位证书培训,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特殊教育岗位证书”双证制度。5年来,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审单列,与普通教育教师分开评审,突出特殊教育教师的独特要求,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以此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近一年来,教育部组织了大批专家和一线教师,研发全日制特殊学校盲、聋和弱智学生的教育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将针对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融入社会的要求,提供最适宜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方俊明表示,教育部将通过研制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的标准,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促进特殊教育师资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2009年—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8125人,比2009年增加10180人,增幅26.8%。

“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

为了能让更多的残疾孩子与普通孩子在一起学习,培养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能力,多地推进“融合教育”的实验。纲要实施以来,部分地区在探索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摸索出了特教改革发展的新经验。

“融合教育支持力度空前”,郑富芝指出,各地重点采取三项措施强力支持融合教育,“一是在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专门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殊的教学和康复设备;二是根据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的人数,参照特教学校的标准拨付公用经费,使普通学校有更多的财力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在特教学校创新推出‘双学籍’,使残疾学生同时具有特教学校和一所普通学校的学籍,可以定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

浙江省的特殊教育卫星班是介于“特教学校与辅读班”之间的一种残障学生分类安置形式。为满足特教学校教学发展需要和某个区域特殊学生的就学需求,根据“资源集中、就近辐射、双向协同”的原则,在周边镇街的普通学校内延伸设立的特殊教育教学班,主要招收智障、脑瘫、自闭症等适龄特殊学生,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教育训练。据介绍,卫星班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同级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每个卫星班实验点由省教育厅一次性拨付50万元建设经费。

四川采取“1+5+N”融合教育模式,以1个特殊学校的县级资源中心为核心,辐射5个镇级(街道)普通学校二级资源教室,再带动N个乡村普通学校资源教室,满足不同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福建省则通过增设特殊幼儿园,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学前班,并推动和鼓励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学前班招收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随园就读。

2015年1月,教育部确定了天津市北辰区等37个市(州)、县(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验区以加快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为目标,针对特殊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等实验,探索特殊教育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实验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将获得倾斜支持,“从本月中旬结束的37个实验区的中期交流会上得知,许多实验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大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方俊明表示。

怎么办?

办好特殊教育,在“好”上下功夫

“概括过去5年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用了7个‘从未有之’,定位之高、制度政策保障、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力度之大等,都是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代表评估组,高度肯定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特殊教育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但也坦言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

评估组发现,各级地市、县乡等基层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特殊教育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发展的不平衡。程凯说,不仅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均衡,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多分布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而且不同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所关注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别也不均衡。除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堪忧。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直言,特殊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十三五’期间,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在‘好’字上做文章,在‘好’字上下功夫,使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持续提高。”郑富芝表示。

最近几年,教育部会同中国残联对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进行实名登记。结果显示:近70%属于重度残疾,80%左右在农村,孤独症和多重残疾的比例也在增加。郑富芝说,在“十三五”期间,要精准施策,提高普及程度。要以县为单位建立台账,视残疾程度选择特教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落实好“一人一案”,为更多孩子提供合适的受教育条件,实现零拒绝、全覆盖。

在增强保障能力方面,郑富芝表示,关键是确保长效机制全面落地,考虑基层特教学校和残疾学生的实际,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增加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016年将最低标准提高到6000元,达到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二是全面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期间实现高中阶段免费,使残疾学生的免费教育达到十二年。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对学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优先进行资助。

在调研中,评估组还发现,教材、教具、教法等诸多因素制约着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1983年为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编制的教材仍在一些特殊学校中使用。教师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自主制作教材的必要技能相对较弱。

郑富芝表示,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能够反映特殊教育特点的国家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课程改革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制定标准时,一方面要使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另一方面要能够符合残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他们的特殊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一整套覆盖所有学科的新教材,让残疾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同步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项工作,我们去年已经启动。”郑富芝说。(记者 万玉凤 董鲁皖龙)

专家说

特殊教育迈入最好发展期

作为当年教育规划纲要特殊教育组有关论证材料的执笔人,当我看到2010年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特殊教育”单列一章,并明确指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的体系,健全特殊教育的保障机制时,感到非常激动,深信这一历史性的文件将会给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灿烂的未来。

一、成就与路径

近5年来,伴随“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尤其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执行,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是通过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提升计划,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提高了对发展特殊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各级政府不仅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还将特殊教育工作摆在更加显要的位置。

二是通过制定和落实特教提升计划,明确了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指标,增加了优惠政策与资金投入,改善了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加。

依托特殊学校建设等项目,国家支持了62所高等师范院校特教专业、高等特教学院、特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建设。目前,30万以上人口的县实现了特教学校的全覆盖。2015年,特教学校学生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5000元。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特教学校2000所,在校学生近40万人。

三是通过设立国家特教改革实验区,全方位推进区域性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2015年1月,教育部确定37个地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重点探索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等特殊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旨在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升特教质量。许多实验区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应文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大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四是通过研制全日制特殊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促进特殊教育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一年来,教育部组织了大批专家和一线教师对全日制特殊学校,盲生、聋生与智障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主干课程标准进行评审。新的课程标准将针对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提供最适宜其发展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

二、问题与展望

我们的特殊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水平依然不高,地区发展仍不平衡。资源短缺的问题和普及率偏低的问题,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和办学条件比较差的问题,特教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在许多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残疾儿童底数不清,入学率还很低。有的村落居住分散,上学困难,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往往和农村留守儿童、女童教育问题交织在一起,巩固入学率非常困难等。

为此,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一是期望国家能够实现特殊教育专项立法,用刚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益,巩固和完善特殊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二是期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义务教育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还需要进一步增加,高等特殊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的运行经费,也需要显著提高。三是期望国家能够建立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制度,使全国都能像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那样,残疾学生可以享受从学前到高中的免费教育。四是期望国家给特教教师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加强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各方面,给予特殊的倾斜,增强特教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