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现状:在学校被贴上了

首页 > 

地方

 > 上海

 > 多动症孩子现状:在学...

多动症孩子现状:在学校被贴上了

【专家观点】

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

幼年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健全,会表现出多动、焦躁等。这本来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个医学问题,坦率地说,这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主题。一旦我们的方向错了,错误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用多动症来定义一个孩子,是不负责任的。医学上提到,多动症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问题,于是你的孩子学习不好,老师就说,你孩子有病,这是多动症造成的。他们不会从自己的工作疏忽去考虑,一股脑儿把责任推向孩子,推向家长。应该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足够的宽容,所有的不愉快都是成长中的烦恼。

【相关链接】

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也称多动症,是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ADHA是儿童、青少年最多见的精神行为问题之一。——《儿科学》

多动症:名词。注意缺陷障碍的通称,是一种儿童轻微脑功能失调的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异常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但没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到青春期症状一般可自行消失。——《现代汉语词典》

下午4点半,校门准时打开,孩子们排着队,喊着老师再见往校门外走。先是一年级的三个班走完,再轮到二年级的。

丁强不像别的家长那样站在校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唯恐孩子出来看不到。他会有意往外围站,不仅是为了避开儿子同学的家长们,更担心被儿子的班主任看到。班主任只要向他一招手,那谈话没准就又得到天黑。

丁强的儿子丁磊快9岁了。本来要读三年级,但是因为月份“小”了,只好混在矮他一头的孩子们当中读二年级。丁磊身高体壮,站队总是站在最后一个。在教室里本来也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但老师为了方便管束,总是将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靠边。

很快,儿子班上的同学开始走出来了。这些孩子,丁强基本上都认识,包括孩子的家长们。有几个孩子看见丁强了,跟他打招呼:“丁叔叔好,你家丁磊今天没有打我。”

另一个孩子说:“你家丁磊今天没有被罚擦玻璃窗。”丁强有点尴尬。

这时,丁磊背着大书包,猫着腰,一溜小跑地出了校门。不像别的孩子那样三五成群,他总是一个人,很少有同学愿意跟他在一起。他目光左右张望,然后径直向丁强跑过来。

儿子高兴地说:“英语老师表扬我了,说我这两天上课没有做小动作。”

丁强没有吭声,只是把搭在儿子肩头的手用劲按了按,表示嘉许。

儿子高兴地说:“今天我擦窗户,是陆婷婷和张欣悦帮我一起擦的。”

丁强一愣,把手从儿子的肩膀上拿下来:“不是说老师今天没有罚你擦窗户吗?”

丁磊委屈地说:“今天擦窗户不是罚,王老师才派两个同学帮我一起擦的。”

丁强把手再次搭到儿子的肩头。那个圆盖方瓶白色的药瓶子在他大脑里闪了一下。因为没有买到,这个名叫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的药,儿子已经停服3天了。

“也许,儿子已经正常了。”丁强几乎每天都这样想。

但更多的时候,他和妻子的任务,是去儿子的同学家,道歉。

被欺负的同学

今年初夏的一个晚上,丁强手里提着两只哈密瓜,一箱阿克苏苹果。妻子手里则提着一箱牛奶,一盒补品。他们来到隔壁小区一户人家的门口,按下402室的门铃。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上门了。

对丁强夫妇来说,这样的拜访,每个月几乎都会上演一两次。他们在晚饭后按响不同人家的门铃。而这一家,因为来的次数有点多,夫妻俩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甚至为了“谁来按门铃”,还争执了一番。

“王双双他爸爸,我是丁磊的爸爸。”

“丁强,你不用来了。虽然是你的儿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我儿子,但是现在这个事情跟你们没有关系。”

“我们负主要责任,跟学校跟老师真的没有关系。让我们进去说好吗?”

王双双的爸爸说什么都不开门。他告诉丁强,该说的话,下午已经在学校说过了。孩子在做作业,不想让他们进门,影响孩子学习。

当天下午两点钟,班主任王老师打电话给丁强,让他赶紧去一下。丁强连忙放下手头的事,赶到学校。丁磊从幼儿园升入这所双语学校之后,他隔三差五就被老师喊到学校去,似乎没有消停过。

此前一天,丁磊又跟王双双动手了。王双双的右眼角有一道抓痕。

王双双的爸爸情绪激动地说:“就差一毫米,双双的眼球可能就被损伤了,孩子在这里上学,还有安全感吗?你们放任其他学生多次殴打我的孩子,而且还庇护着人家。”

丁强坐在一旁,一个劲地说,是他孩子的问题,不能怪老师,“丁磊这几天没有吃药,可能症状又出现了”。

王双双说,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他在学校就经常挨打,而打他的那个孩子就是丁磊。一开始,双双父母以为是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就没在意。后来,双双挨打的次数越来越多,双双爸爸就有些按捺不住了。

上学期,双双爸爸向班主任询问情况。班主任王老师说,那个喜欢打人的丁磊,虽然成绩也很好,但是自控能力较差,有多动症,平时靠药物来约束行为,一般的教育方法无法管束,并表示今后会多加关注。

听说是一个有病的孩子,双双爸爸顿时柔软起来,表示不再追究。谁知,仅过了3天,双双又无故被打,这令双双爸爸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处境太过乐观。

双双说,丁磊几乎打遍了班上所有的同学,除了他从小一起玩的那两个同学,几乎没有人愿意跟他在一起:“他跟你说话,上一秒钟还好好的,说不定下一秒钟他就动手了。我们都怕他。老师也拿他没办法,有时候搞急了,他连老师都打。”

双双爸爸实在忍无可忍,决定跟学校交涉,跟区教育局交涉。“我真的不想这样,但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已经对我们造成了困扰,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孩子。”

被放大的症状

儿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丁强一直心知肚明:“他们当着我的面,就把丁磊描述成一个‘恶贯满盈’的坏蛋。”

作为一家网络公司的老板,丁强虽然很忙,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不过他跟儿子互动的时间非常少。在多数人看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顽皮一点是很正常的。如果男孩太安静了,反而会引起家长的担心,尤其在独生子女占主流的社会中,父母都对孩子宠爱有加,没人因孩子好动,而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某种疾病。

然而,丁强对此却毫不隐晦。

“丁磊是有多动症,这是经过儿童医院确诊的。”他翻出医生写的病历,还有处方和药物。那个白色的瓶子上,有4个字非常醒目:精神药品。

“一年前,班主任王老师提醒我,丁磊是不是有多动症?”丁强说,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孩子在家里很有礼貌,在学校里成绩也挺好,老师们也挺喜欢他,谁会因为孩子好动,就往有病上想?”

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去了多家医院做了科目繁多的检查后,最后在市内一家儿童医院的注意力门诊,丁磊被确诊为多动症。

去年11月17日,丁磊开始服药,至今已连续服药一年了,每天间隔4小时就要吃一次药。据老师反馈,丁磊服药后,的确“乖”了不少,与同学间的冲撞明显减少,上课注意力也基本上能够集中了。

只是,丁磊的病情真的严重到必须服药了吗?

丁磊的妈妈无奈地说,按照医生的建议,丁磊的病情是不用服药的,“在就诊过程中,我们亲眼看到一名比丁磊病情更严重的女孩都没有服药。不过丁磊的身体太强壮了,容易伤人,所以我跟他爸爸商量后,决定让孩子服药”。

让孩子服药的另一个原因,还因为频繁地登门道歉,频繁地有家长找上门来,频繁地被老师喊去谈话,丁强夫妇也已身心俱疲。

被损伤的身体

关于多动症,《儿科学》教科书上这样说:“国内外调查发现,多动症患病率为3%-5%,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丁强对儿子的病,并非一开始就持开放态度。“我总担心孩子在了解到自己的病情后,会自暴自弃。所以,也不怎么公开跟孩子谈论这个问题。”

但是,孩子的情况要跟老师沟通,甚至要请老师督促他准时服药。有时候在向其他挨打孩子的父母道歉时,他们也会提到孩子的毛病。总之,“他除了认识字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渠道,能得知自己的病情”。

有一天,儿子看着药瓶上“精神药品”这几个字问爸爸:“我有精神病吗?”

丁强说,他当时无言以对。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儿子解释这个颇具争议的病。

另一方面,药物的副作用也让丁强夫妇揪心。

服药一学期后,丁磊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药物反应:消瘦、晚上难以入睡,生长发育迟缓等。医院多项检查结果表明,该药副作用很大,对丁磊的肝脏、心脏产生了伤害,医生建议立即停药。但丁强夫妇还是决定,让孩子坚持服完一个学期。

因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旦停药几天,丁磊的多动症就会复发。一复发,他就会打其他同学:“因为那些家长反映很强烈,都告到教育局去了,要求孩子转学。我们压力很大,不得不让孩子服药。”

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丁强夫妇也做了很多尝试。譬如,他们用原来的小药瓶装上安慰剂,像往常一样每天给孩子吃,让孩子感觉自己并没有停药。他们试图通过心理暗示,让孩子减轻对药物的依赖。

“(但这一招),完全没有作用。”丁强说,结果证明吃安慰剂的办法失败了,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还得吃下去。

被扭曲的童年

那么,丁磊在家里会不会也像在学校里一样呢?

丁强和妻子摇头,两人均表示,丁磊在家不会到处冲撞,但说话有时声音很大,“因为我们平时都是大嗓门,孩子可能也受我们影响”。

丁强一直怀疑,孩子的多动症来自娘胎。“他妈妈怀他的时候,服用过一种补脑产品,说是给胎儿补脑。后来,我在网上看到,那个补脑产品完全是卖一个概念,实际上它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副作用。”

孩子在学校里其实很孤独,丁强说:“因为老师经常用‘丁磊有病’来安慰别的家长,而其他家长也用‘丁磊有病’来告诫孩子,孩子们就会用‘你有病’来刺激丁磊。这样一来,我儿子就会越来越被孤立。我也知道,他们都不是故意的,但是,却让我的儿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丁强说,在家里,他也会跟儿子交流,儿子也会跟他讲讲心里话。被孤立的儿子有时候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会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或者对那些有意回避他的孩子产生报复心理。

“毫无疑问,我儿子的多动症被他生活的环境放大了。”丁强说,现在困扰他们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多动症,可能更多的还包括孩子心头的阴影。

丁强还担心,孩子在学校经常被人误解,已经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对孩子心理也造成了影响:“有时坏事明明不是他干的,但其他同学都说是他干的,也有人想当然认为是他干的,他也就承认是自己干的,不想澄清问题,有点大包大揽。”丁强说,他担心,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会被扭曲、变形。

被忽略的优点

丁强指着家里电视背景墙上的一幅画说,这是儿子画的第一张画,所以他们认真地装裱起来,算是给孩子的一点鼓励。那画上画着一只小小的手掌,和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

“虽然家境不错,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溺爱孩子。”丁强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谚语深有体会,因为他自己就是在一个几乎赤贫的家庭里长大的。

丁强从来不给儿子穿名牌服装,上学就一双鞋,穿坏了再买。孩子也从来不跟别人攀比吃穿用,丁强认为,儿子在家庭的教育下,已经养成了健康朴素的观念。

丁强坦言,孩子成龙成凤是每位父母的心愿,但绝大多数孩子其实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乐,我愿意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丁磊从小诚实、独立,对人有礼貌,也不说脏话。丁强说:“我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看到,多动症儿童有道德障碍,表现之一就是说脏话,但是我家丁磊没有这一点。”

丁磊妈妈也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吃饭、穿衣,3岁时就自己刷牙。

关于孩子的独立能力,夫妻俩津津乐道的是孩子的一次“历险记”:4岁时,丁磊独自一人从家走到3公里之外的外婆家,途经他自己的幼儿园、附近的银行、医院,监控视频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在路上还曾遇到过一个骑三轮车的人,说要带他走,他没有答应。后来,他走进一处工地,爬上集装箱,被赶了下来。他又走到花鸟市场,与宠物狗玩了一会,然后才来到外婆家按门铃,但没人应,因为家人都出门找他了。最终,丁磊走到一家超市门口,坐在旋转木马上,看其他小朋友玩。超市老板说,他看见这么小的孩子,身边没有大人,就让他在那里玩。等到父母找过来时,他若无其事地说:“妈妈给点钱,我要买水喝。”

丁强也怀疑,丁磊的好动,是不是跟他的运动能力有关。

上学前,丁磊其实是个体质虚弱的孩子,经常生病。为了增强体质,父母送他去学游泳。小学一年级的一次游泳比赛上,丁磊拿了个第一名,居然赢了五年级的大哥哥,一鸣惊人。

在跟记者接触时,丁磊也很快就跟记者亲昵起来。他妈妈说,有时候带他出去玩,见到一些女性朋友,他会大胆地呼叫:“美女,抱抱!”在他的作业本上,记者看见他有时候在末尾会画个笑脸,表示一项作业做完了,似乎有掩饰不住的愉快。

丁磊的爸爸说,儿子喜欢看书,对自然探秘、汽车类书籍尤其着迷:“因为我的公司跟汽车有关,所以儿子从小就了解很多关于汽车的理论知识。”但另一方面,丁强也担心儿子的好奇心会闯祸:“家里打算买个保险箱来装车钥匙。那么多汽车钥匙放在那里,我们不会时刻清点。万一他把车开出去,就会闯大祸。”

被异化的主题

上海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负责人孙嘉仪认为,丁磊的多动症程度算较轻的,他的某些行为并不典型。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比如玩电脑游戏,会十分专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所以,在孙嘉仪看来,这个孩子的病情显然是被放大了。

孙嘉仪解释说,情商是自己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人能否掌控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自己情绪波动时能否协调、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才叫情商。现阶段,丁磊的表现还是像小动物一样,冲动、任性,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是多动症的典型表现。但他天真、善良、敏感,有时偷懒、躲避困难,也容易情绪化,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小朋友常有的性格和情绪特点。

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也认为,幼年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健全,会表现出多动、焦躁等。这本来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个医学问题:“坦率地说,这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主题。一旦我们的方向错了,错误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王裕如对多动症的“症”字一直相当敏感:“我不认为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特点是病。我们更不应该用一个‘症’字来给它定性。实际上,孩子的行为是可以干预,可以引导的。”

“用多动症来定义一个孩子,是不负责任的。”王裕如直言,“医学上提到,多动症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问题,于是你的孩子学习不好,老师就说,你孩子有病,这是多动症造成的。他们不会从自己的工作疏忽去考虑,一股脑儿把责任推向孩子,推向家长。”王裕如认为,应该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足够的宽容,“所有的不愉快都是成长中的烦恼”。

(文中孩子及家长均为化名)

【对话丁磊】

“他们的爸爸妈妈叫他们不要跟我玩”

记者:同学们都说你经常欺负他们,你心里怎么想的?

丁磊:我并没有想过刻意要去打哪个同学,只是因为我有时候动作幅度大,碰到了他们。比如上学放学的时候,我跟同学们追逐、奔跑,在同学多的地方,偶尔会撞到人,结果撞疼了对方,他们就向老师告状,说我打了他们。

记者:你多次打王双双,是不是对他有意见?

丁磊:我跟王双双很好呀。不过我最不喜欢他总是跟老师打小报告。

记者:于是你就打他?

丁磊:他们一向老师打小报告,老师就会找我爸,我爸就会打我,爸爸打我,我就打他们。(关于体罚孩子,丁强这样解释:“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谈话已经是家常便饭,经常上别人家里赔礼道歉也习惯了。只是有时候对方家长不接受,不消气,感觉我们没有诚意,我会当着他们的面,狠狠地打儿子的屁股。我知道打孩子不对,但为了做给对方家长看,做给老师看,我们别无选择。”)

记者:你在学校里跟谁玩得最多?

丁磊:他们都不愿意跟我玩。他们的爸爸妈妈叫他们不要跟我玩,说我有病。

记者:你有病吗?

丁磊:有。

记者:什么病?

丁磊:不知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