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名大学生来这里“追竹”

首页 > 

地方

 > 浙江

 > 16名大学生来这里“...

16名大学生来这里“追竹”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虚怀若谷的品格、宁折不屈的气节。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写的一首赞颂竹子的诗《竹石》,他擅画兰竹,一生当中画竹、写竹数量最多。

一根竹子从挺立在山林之中饱受风霜雨露的洗礼,到被制作成为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11月5日,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16名设计系的学生齐聚百丈溪口的竹分类中心,开启了他们为期5天的学习之旅。

台湾竹工艺大师助推百丈“竹意小镇”建设

百丈镇位于余杭区的西北端,山清水秀,竹林如海,是“浙江省毛竹之乡”,素有“竹海”之称。古镇不仅盛产竹子,还充分开发了竹木养生产业、竹木主题民宿、竹木旅游项目,百丈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竹”紧密相关。百丈镇以文创思维打造特色竹艺小镇,以国际化的工艺及设计平台,服务更多的手工艺爱好者及以此为职业的匠人,为竹艺复兴及乡村再造集结更多的社会力量。

位于百丈镇溪口的竹分类中心,就是这样一个竹工艺设计平台。将最强大脑、最佳手艺匠人、最佳商渠道及政策导向进行整合,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为市场输出最佳资源,从而实现竹产业从材料、竹产业从材料、工艺、设计到市场的跨界融合发展。

竹分类中心的负责人章旭发起了这次研习营学习活动,他是这样表达发起活动的初衷:“这是一个给学生或者年轻设计师们交流、学习、体验的平台,我们想要借助竹这样一个材质,来让大家了解设计的本相。我们带着大家来玩竹,自然取材、就地设计、工艺实操,让大家从实际出发,亲手制作,在过程中迸发灵感、创意,同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学会融合到团队合作中去。”

这次研习营由台湾竹艺大师陈高明坐镇指点,同时还有他的老师,台湾南投竹艺匠人赖进益和这16名同学度过了5天的学习生活。陈高明老师是世界级手工艺大师,百丈小镇文创发展中心与他签署了顾问聘用协议,“陈高明工作室”就设立在百丈镇。陈老师和竹子像朋友、伙伴,他更像是竹子的“经纪人”,因为他的工作目的就是让每一根竹变得更有价值。他常常和竹子“对话”,也常常被竹子“拒绝”他的改造,只要是待在他家里的竹子,都长成了标致的“大姑娘”。

从自然到设计,一根竹的艺术人生

想要做出好的竹艺作品,就要对竹材有详细的了解,不要小看了竹材的取材过程,这对于后期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是至关重要的。章旭说:“自然竹材的加工是在做减法,每下去一刀就会减少很多的变法。所以对于那些长相怪异的竹材,一定要非常小心和耐心。每一根竹材都可以是工艺品,也可能是废材。”

同学们在竹林里穿梭,和陈高明老师、竹农学习如何“看竹”和“砍竹”,然后亲手实践,扛着自己砍的竹子从山上下来,准备当做工艺品的原材料。虽然是些重体力活,但在他们脸上看到的却是喜悦和专注。第一次砍竹子,运竹子,虽然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竭尽全力,可是竹子的表皮还是受到了磨损。陈高明老师很心疼的对同学们说:“现在你们还不明白竹子上那几条伤痕意味着什么,等制作的时候呀,你们就会感到心痛了。不过凡事都需要过程,你们已经很棒了!”

接下来,同学们分为4个小组,根据灵感画出作品设计的手稿,并进入到了正式工艺制作的环节。从修图到制作,遇到问题再修图、再制作,同学们反反复复楼上楼下两头跑,为了作品伏案至深夜。从初识百丈到竹木取材,从自主设计到工艺制作,终于在最后一天,他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完成了作品。在活动期间,中心迎来了两位重量级人物——日本千叶大学名誉教授、江南大学教授、设计科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福昌教授和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王浩迅老师,他们就两岸文创产业差异与互补和竹分类平台的项目意义交换了意见,也对同学们这五天的学习成果表示了肯定和赞许。

对于这五天的学习生活,王玉有话想说:“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平台,喜欢这一系列相应的活动,是因为参与其中可以感受到满满的真诚和感动。陈高明老师的授课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自然之美,以自然的方式呈现设计,感悟其中的生活美学。以时间换取空间忙着无疑是属于物品的最高价值。我们不应该总是坐在电脑前,别让图片和文字麻木了我们对生活的解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