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连续26年表彰社会支教“明星”,村校办学有困难找董事会
“让村里孩子在最好的环境里学习”
“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静海教育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教为民,努力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县!”这是天津市静海县委书记孙文魁在1月9日召开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向静海县55万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多年来,静海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程序化、制度化领导,每年年初,县、乡(镇)、村(街)主要领导参加的第一个会议就是教育工作会议。会上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树明星”——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表彰“尊师重教社会支教明星”,这已经成了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的一个“固定节目”,已坚持了26年。
近年来,静海县形成了政府、社会合力办好义务教育的良好局面,全县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天津市2009年、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验收中,静海县126所学校中有80多所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通过比例超过70%。按照规划,最后一批中小学将在今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届时该县义务教育将基本实现现代化。
董事会集民力助推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
陈立新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静海县双塘镇西双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今年又一次成为“明星”。这次与他一起获此项荣誉的还有16位在过去一年中为推动当地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村负责人、企业家等。这些“明星”大多都还有别的身份——静海县各中小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或董事。
“有困难找董事会!”大邱庄镇岳家庄小学校长刘秋田工作一直比较舒心:自己的心思就是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至于其他的事务,尤其是碰上棘手的问题,董事会都给他很多支持。该校董事会共8名成员,除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董事会主席王福忠外,还有7位董事,分别是邻近3个村的负责人和4位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他们都是在当地有威望、“说话管用”的人。
岳家庄小学从筹建到使用,每次刘秋田遇到问题向学校董事会提出时,王福忠总是很“仗义”地说:“什么事我都帮你办好!”这所拥有13名教师、200名学生的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建设累计投资已超过500万元,学校董事会在学校建设和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如今,岳家庄小学每两个班级就拥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们实现了围格化办公并且人手一台电脑,学校微机房、实验室一应俱全。2009年,该校顺利通过天津市现代化建设达标验收,成为静海县通过验收的唯一一所平房学校。
在静海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像岳家庄小学这样的董事会。董事长一般由学校主办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或企业家担任,相关村街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及社会部门、企业负责人为董事。学校董事会制定章程,定期召开董事会议,决策学校重大事件,解决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经费、校舍建设等难题,还有效地协调了家校关系。同时,董事会还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学校建起来后,不仅解决了我们村和邻近3个村孩子的上学问题,而且为当地的企业带来了益处:在别的地方遭受用工荒的时候,我们这儿的工源很充足。”王福忠说,“因为我们这儿能给打工子弟解决上学问题,吸引了很多务工人员来我们这儿工作。”
静海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杨广才说:“农村城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静海义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民间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标准化基础上硬件建设与特色发展并行
如果说岳家庄小学体现了静海县学校的标准化水平,那么西双塘小学算得上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农村学校。在这里,从教师办公室到学生教室均为实木门窗,室内全部为地热式供暖;每间教室都有柜式空调、多媒体教学设备;造价160余万元的塑胶操场在农村格外显眼。双塘镇教育办主任于树清自豪地说:“我们这所学校的教学条件比一些高校都还要好!”
的确,作为一所2010年9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的农村小学,一次性建设投资就超过了800万元,这样的“大手笔”投入让很多大城市的学校都羡慕不已。“要让村里的孩子在最好的环境里学习!”学校董事会董事长陈立新把办教育看得与办企业一样重要。学校董事会为学校建设筹措的资金达600余万元,使西双塘小学的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县学校一流水准。
“让村里孩子在最好的环境里学习”
西双塘小学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与一般学校不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作为篮球项目示范学校,在全县举行的篮球比赛中,西双塘小学每年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已多次获得该项目的全县冠军。
在静海县,几乎每所学校都至少拥有一个艺术或体育特色项目,课外兴趣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正是由于不断强化学校艺术体育工作,鼓励特色发展,该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培养和展示。该县连续10年获艺术节活动市级优秀组织单位,有120个文艺节目和3200件艺术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010年,该县又蝉联全国初中女子足球比赛冠军;在广州亚运会上,由静海县输送的运动员陈飞更是代表中国队获得了柔道项目的一枚奖牌。
在均衡化发展过程中,静海的策略是让每所学校先达到标准化办学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形成“校校有特质、所长各不同”的局面。每所学校的硬件都没的挑,都有特色发展,校际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平衡。
实惠政策让农村教师安心工作
48岁的吕炳森原本是静海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2010年,他主动申请到静海县边远乡镇台头镇的二堡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服务。作为鼓励,县教育局根据相关政策,经过述职考核评议,推荐他参加天津市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这是静海县在推动教师队伍均衡化建设、将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的一个举措。在该县,每年都有一批像吕炳森这样从县城到农村支教的教师。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教师职称评定、评优晋级、工资补贴等优惠制度,鼓励县城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充实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与此同时,静海县已连续3年对新录用教师实行“一步到农村学校”的政策,305名大学生的到来,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学校的条件好了,教师的生活也不能差。为了让农村教师安心工作,静海县加大了对他们生活条件的保障力度。
“别看我们是农村小学,我们教师的待遇可并不低!”西双塘小学校长李金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学校教师的月基本工资为1500元左右,加上1000多元的绩效工资和各种补贴,一名普通教师月平均收入在3500元左右。此外,西双塘学校的教师还能享受该村村民待遇。“每年过年,每名教师都能分到好多物品,像去年就有60多种!大到牛肉、羊肉、猪肉,小到馒头、玉米,村民有的,我们教师都有!”李金振说。
几年间,静海县共为农村教师建设了12栋住宅楼,并兴建了一批高标准的单身教师流动公寓,开通了10辆班车为农村教师提供便利。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保证了这些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扎根农村学校,同时,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经过多年扎实有效的探索与实践,静海县推进义务教育走出了有特色、均衡化发展的新路子。
【编后】
静海的教育在天津市涉农区县中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领先位置,全市有名气,全国有影响。无论是前些年的“普九”、布局调整,还是近几年的示范高中、模范学校建设以及当前的现代化达标建设、校舍加固维修工作都是如此。当地总结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抢抓发展先机”和“不断改革创新”。机遇抓住了,机制创新跟上了,水平就上去了,事业便发展了。
静海县的这两条经验,听上去好像有些空,其实蕴含了实实在在的道理。比如校舍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必然要提出的问题,上面没要求时我们就已经着手做了”。正好天津市抓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静海自然就占了“先”。由此我们看到,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恰恰是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决策。静海县用智慧加开拓的扎实苦干,获得的是科学发展的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