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等亲不待

首页 > 

高教

 > 莫等亲不待

莫等亲不待

“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就像所有的父母不愿意缺席孩子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27岁北大博士王帆在“我是演说家”的现场深情讲述第一代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言辞恳切,感动了整场观众,而这段视频也走红网络,一时间,大家都陷入沉思:一生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应该怎样与父母双亲相处,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尤其是在这个步入独生子女的主流时代,怎样为他们做一些事?

“孝”为一切之基本

古代的文人可以用孝规范言行、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的社会作用被推行,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提高全体国民道德素质,这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虽然家庭道德、孝道已不能占据像古代那样高的地位了,但每个社会成员仍要在家庭中生活,仍具有为人子女的身份和角色。因此,孝为一种德、教之本,从而也是个人立身行世的根本。在当代社会,我们似乎更加注重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道德:比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族”,上班族、打工族、酷跑族等;都有不同的关乎于社会公德的法律法规。而不甚重视其家庭私德,这当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国古代视孝为一切道德之基本,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

“孝”不择地而安

庄子曾说:“事其亲者,不择一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意思是说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使他们感到安定,是孝的最高境界。“孝道”作为一种伦理起源于西周时期,并不断发展完善,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流传至今。古有“百善孝为先”、有着养亲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义务的说法、有着养亲是基于报恩的观念,尽到“反哺”的义务。现如今,子女养亲敬亲、尽“反哺”义务时却有太多的理由,太多的思想负担,总以为时候没到,时机还未成熟,总拿自己的学业进步、事业有成去衡量自己的孝心,用物质条件去填补对养亲岁月的空白。这些也许是每个父母期望看到的,但却并不是全部。

“孝”并非理应接受

古有族群,族权高于一切家庭权力,现在许多家庭的“政权”却已经“崩溃”,或者正在“摇摇欲坠”。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他们常常颐指气使地叫长辈干这干那,认为这就是一种干大事的人应有的魄力;当父母长辈谈话的时候,他们很不礼貌地插上一句,然后认为这是一番高见;将新学期报到父母伴随这种事看成是一种潮流。父母或许真地赞成和默许孩子这种种习惯,可是作为子女,不能将父母的爱与纵容,当做是理应该有的给予,他们或许认为这种无私的爱与给予是一种满足快乐,但孩子却不能理所应当地选择接受。爱的天平是需要平衡的,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爱的回报。

“孝”不需华丽包装

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表达孝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当代独生子女已步入主流时代,他们得到了独一无二的宠爱与良好的教育,但承担的责任也最大,这种责任不单纯的是指经济物质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一种慰藉、心灵的爱抚。尽力在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尽到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一通电话、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件小礼物,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的,无关自己贫富贵贱,无关忙碌与否。作为子女可以不等时间,不等空间,不等环境,尽自己的力量,就是孝心达到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