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郭学信教授荣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同月底,他又获评“第九届山东省教学名师”。怀着崇拜之情与好奇之心,记者专访了这位潜心宋史研究20余年,秉持“公共关怀”精神教书育人的教授。面对记者的采访,斯文和善的郭学信一直谦虚地说:“我真的没做多大的成绩!与许多老师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宋史领域的潜心研究者1992年,郭学信来校任教,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出身的他刚来校就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史》等基础课程。“讲课过程中,我发觉自己对宋史特别是‘宋代士大夫’这个专题比较感兴趣。”“《荀子·儒效》中就说过:‘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这句话可谓一语道出了‘士’在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而宋朝作为一个‘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在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体现得更加突出。这是驱动自己开展宋代士大夫专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郭学信了解到业界对宋代士大夫方面的研究是个空白,于是,从90年代起,郭学信就主要做起了“宋代士大夫”研究,这一做就是20余年。
郭学信平时的课很多,年均授课超过350课时,但他只要有时间就埋头科研,家里的书房里、床头上、沙发边到处都是他的书籍。节假日、寒暑假更是他非常珍惜的科研时间。2013年的暑假,他利用一个假期的时间做了《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为了查到某项资料和论证某一论点,他常常不辞辛劳到国家图书馆和一些高校图书馆查阅古籍,或者拜访请教有关专家学者。他有坚持做读书卡片和读书笔记的习惯,特别是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一些有用的文献史料,篇幅较少的,他会随时记在卡片上;而对于一些大段的文献史料,为了提高读史的效率,他一般会在读书笔记上将史料的出处、页码注明,然后将文献史料反映出的学术信息用简要的语言总结出来。
乐于做研究的他,每年都有科研论文发表,最多的一年发表了8篇。截至目前,他已经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课题和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课题5项。他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有10余篇学术论文被 《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北京大学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摘编、复印。曾有一位复旦大学的博士后专程来学校找郭学信请教有关宋代士大夫方面的问题。“郭老师仅仅拿到了学士学位,但他的科研水平,是很多硕士和博士都赶不上的。”他的同事官士刚直言。(下转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