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云课堂、智慧校园……上周末,滨江白马湖畔有一场“互联网+教育”的精彩对话——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创新应用成果展举办,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和企业人士共同探讨分享教育信息化的前沿理念和举措。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两天参会观展人次超过两万。作为东道主,杭州智慧教育展区以“融合应用 乐享创新”为主题,别具一格的展会设计、紧密融合的互动体验吸引了超高人气,得到全国同行的关注和点赞。
杭州展区
12家单位特色纷呈
杭州展区,有个1米高的机器人,萌萌的样子吸引了众人目光。机器人来自杭二中,是学校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和学生的“心头好”,平时还在学校担任夜间“保安”。阵阵奶香味传来,原来是中策职校的现场烘焙开始了,烘焙工程用网络直播教学,全程3D仿真实训,也吸引了很多人观看体验。另一边,一位妈妈正领着孩子戴上眼镜体验长江实验小学的3D课堂,认真地看着画面上蚕宝宝吐丝结茧;富阳区实验小学的几位小记者,通过移动直播系统,现场采访镜头马上剪辑播放……
本次杭州智慧教育组团亮相,12家有代表性的单位展现了杭州教育信息化的实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几家,还有很多亮点:上城区的六大智慧平台,涵盖教育管理、教师成长、课程共享等各内容;江干区和拱墅区,都有强大的硬件投入保障信息化发展,让来参观者羡慕不已;西湖区的“录播系统”和滨江区的“微课云平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教育教学“无边界”。
高中学校的参观者,在十四中和源清中学展位前详细了解:新高考改革,高中实行走班制,源清中学的老师现场演示校园“卡卡通”,十四中的“彩虹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浙江农林大附小的几款应用软件,从汉字书写到英语学习再到作业统计,学生操作起来简便好玩,成为“小而美”的代表作。
论坛精彩瞬间回放
教育要“容忍”企业创新
学校发展信息化时,会遇到诸多瓶颈。湖南省教育厅巡视员王键坦言,目前没有看到有哪家企业找到了真正服务于教育的信息化模式,“有的学校,建了一个校园网就说是云平台。”
问题出在哪?“一方面,企业要找到商机,找不到商业模式,只能在外围;另一方面,教育要容忍企业创新。”王键认为,教育要打开方便之门,这不仅仅是教育内的事,而应从全社会视角来看待。
他建议,在顶层设计中政府设计一个企业、社会参与教育的规则;学校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消费观念“互联网+教育”人才模式;企业自主发现商机,打破教育壁垒,创新商业模式,进入“教育圈”。
“今后可以在教育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两个领域率先启动。”王键举例说,有的大学提前在网上选宿舍,新生报到时刷卡即可,很便捷。而培训领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可能带来新的思考:未来是否会出现不属于任何学校的独立教师?
线上线下 “混合式学习”有望推广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对大学生来说不陌生。在“MOOC与混合式教学”主题论坛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秘书长聂风华做了“教育部三号文件的实践解读——以学堂在线为例”的演讲。
“学堂在线”是由清华大学研发的中文MOOC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它与传统网络教学不同,增加了使用者与教学老师间的互交性。简单说,平台分为在线学习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学生通过注册登录可自由选课、听课和社区讨论,系统会根据听课进度给出练习题目及评分;教师通过系统上传上课视频、添加教学资料及练习题,并能及时查看学习反馈情况。
“学堂在线”注册用户来自全球126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和80家高校和机构合作。“学堂在线”将陆续完成清华、北大、麻省理工等著名高校提供的7门课程上线开放工作。清华还有两门本科课程的学生和老师将使用“学堂在线”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
“互联网+” 让名师资源利用最大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李未说,中国大学毛入学率提高,但教育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高等教育与初、中等教育不一样。而且,名师资源相对缺乏。”
即便在名校,名师资源也会利用不足。李未说,北大2013年一共开了1998门课程,平均每堂课允许48人听讲,实际每堂课平均听课人数为29人。“把名师资源利用最大化,‘互联网+’是一个途径。”2011年斯坦福大学一位副教授网上教授课程,报名者达10万人,开了名师教育资源世界所共享的先河。
当然,大规模推网上MOOC也有问题,会对普通高校基础课老师产生巨大冲击,高校整体使用他人课件还会涉及侵权。为此,李未建议:在不影响学校课程的原则下,利用本科生业余时间推出网络版核心基础课,“如果让高校那20%的拔尖学生能获得名师指导,就成功了。因为他们是我国高校研究生的主要来源,这批学生的质量上去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将大幅提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