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式教育:宽松外衣之下的“考试工厂”

首页 > 

地方

 > 黑龙江

 > 揭秘英式教育:宽松外...

揭秘英式教育:宽松外衣之下的“考试工厂”

10月22日,正在英国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在致辞中,习主席提到今年8月曾引起巨大反响的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称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

习主席没有提到的是,八年前BBC还拍过一部《中国学校》的纪录片,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休宁为缩影,集中拍摄了当地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和《我们的孩子够强吗?》一样,BBC在其中也是用尽各种剪辑方式,着重展现冲突而不是中式教育的全貌。

正如BBC等西方媒体想要展示的,他们常常把中国学校描述成“考试工厂”,然后配上震撼的成百上千人赴考场的照片,以此强化中国教育以考试为中心的形象。与之相对,我们对于西方教育则往往用“个性化”“轻松快乐”等来简单概括,而西方中小学中的考试则往往为我们所忽略。

笔者曾在英国从事比较教育和教育管理的研究,获得伯明翰城市大学国际教育学硕士学位,今天就来讲讲英国式“考试工厂”。

英国中小学阶段林林总总的统考

英国小孩从五岁开始进入学校,从小学到中学,一般需在校学习十三年,所以常称为是一年级到十三年级。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教育考试制度相互之间又有较大差异,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英格兰的中小学教育(后文所有的英国均指英国的英格兰部分)。但即便在英格兰,教育制度中对公立学校各年级、阶段和学业水平的划分,其复杂程度也会让首次接触它的外国人崩溃。这里笔者就化繁为简,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英国孩子都会进入公立中小学学习,当然拥有皇家授予的各种头衔的达官显贵或家境殷实人家的孩子则一般在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学习。

英国公立小学由六个年级构成,初中阶段为七年级到十一年级,十二和十三年级大致与国内的普通或职业高中相对应。根据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应学习知识的预期,英国又把5-18岁学生的教育分成了5个关键阶段(KeyStage):小学的1-2年级为第一阶段,3-6年级为第二阶段;中学阶段的第1-3年(七至九年级)为第三阶段;第4-5年为第四阶段;Sixthformcollege(与国内的普通或职业高中类似)的两年学习则为第五阶段。

英国学生在每个关键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其学习情况都会被评估,这些评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任课教师所主导的考试、考查等,例如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结束时的考试;另一类则是在第二、四、五阶段结束时所进行的全国性标准化评价考试,以下简称统考,而这三次统考基本与国内的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分别对应。

英国统考的分量对于学生、家长和学校用举足轻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GCSE和A-level考试的成绩更是攸关学生的前途。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相当于国内的中考,考试科目由学生自己选择,但英语和数学是必选,大多数学生一般参加至少8门左右的GCSE科目考试。GCSE考试后,学生升入sixthformcollege学习两年,参加普通高等证书(A-level)各科目或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科目的考试。

当然由于执政党轮换等原因,英国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也经常会因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例如,由于本届保守党政府削减公共开支,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也相应削减,不少sixthformcollege所教授的A-level科目已从四门削减为三门。

英式升学压力

英国sixthformcollege和大学的招生,一般都是学生自己填写申请表,提交各种申请材料,但名牌学校对申请者的资格一般都有严格要求,而GCSE和A-level成绩便是这其中的硬门槛。

由于英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短(一般上午八点四十左右到校,下午三点多放学),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较低,加上与私立学校在师资质量和教学设施上的差距,公立学校的学生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其他方面的素质往往都不能与私立学校相提并论。英国的名牌大学在录取新生时,不但要看你申请表上的GCSE和A-level成绩,还会看你的“出身”——来自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因此,即便在同等成绩之下,私立学校的学生也更受大学青睐,他们被名牌大学录取的几率比公立学校的学生要高出许多。对于就读公立学校的社会底层民众的子女来说,要进入名牌大学学习,无疑比那些富家子弟又多了一道门槛,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据《卫报》报道,英国仅有7%的学生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但牛津和剑桥(Oxbridge)所录取的新生中却有40%左右是来自这类私立学校。

英国本土白人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上与东亚国家的父母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未来期望高,在子女的教育上,从督促孩子学习、陪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到把孩子送往各类托管和补习班都是司空见惯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很多英国家庭在所谓“轻松学习、玩乐中成长”的理念下把未来交给懵懂的孩子自己去把握,把教育则完全丢给了学校。当然,英国社会上层可以把孩子送往学费高昂的私立寄宿制学校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但底层工薪家庭出生的孩子则只能接受政府提供的最基本的公立教育。近几年由于英格兰大学学费的飙涨,很多底层工薪家庭已无力承受高昂的学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打压了部分社会底层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其实,英国社会底层的许多家庭都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其社会地位,只是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成了公立学校宽松教育这个“温水煮青蛙”过程的受害者。当然,公立学校的不少学生也有着要升入名牌大学学习的远大志向,对他们而言唯一途径就是取得更优异的GCSE和A-level成绩,于是考试成了他们学习的压力抑或动力。我曾经接触过一位选择历史作为GCSE考试科目的英国中学生,他备考的方式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找往年的考试卷、考前狂背各知识点。考后不久再见到他,跟他聊起考试的情况时,他长舒一口气,开玩笑说,以前所学的内容如流水般在脑中过而不留。

每年八月份发布A-level考试成绩的日子,对很多英国家长和学生都是件大事,而媒体对这类消息的报道也是铺天盖地,其热烈与疯狂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内的高考,这一点也从侧面反映了这类考试的影响力。

英国中小学管理:以考试为中心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成为英国政治的主导后,1988年英国推出了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对当今英国及其它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有着很深的影响。该教育改革法案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推动英国的教育朝着市场化和标准化两个方向发展。

所谓市场化,就是在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中引入市场的力量,在学校间引入竞争,由学校的考试成绩决定家长的择校选择,从而调控学校所能获取的教育资源。每年,教育部都会把各中小学在统考中的考试成绩公布于众,供家长做择校参考。而所谓的标准化,即引入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强化全国统一的考试如中学阶段的GCSE以及A-level考试,便于进行各校、各地区间教育“成果”的比较。

不仅如此,英国的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还对各个学校进行不定期检查,并给学校进行评级。当然对学校评级的主要依据还是该校学生的考试成绩,简单说就是考试成绩好的学校评级就高,且学校评级越低其以后被检查的频次就越高。学校的检查和评级结果必须公布于学校网站,家长和学生都能方便查阅。因此,Ofsted的检查就像时刻悬在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头上的一把剑,引得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怨声载道。

英国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的分配主要是以学校的招生数量为依据的,因此被Ofsted评定为优秀等级的学校自然能吸引更多的生源进而获取较多的教育资源,反之那些获得差评的学校,往往会陷入生源减少、获取教育经费减少和教学质量更差的泥淖。

由于学生的成绩与公立学校的命运息息相关,学校管理层所制定的学校发展目标就集中到了提升学校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和排名上。学校的运转,则是以追求管理的高效率为目标,即所谓的“管理主义”:至于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对于学校一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已经无需考虑。更有一些学校将教师的薪资待遇与考试成绩挂钩,所以不难理解很多英国老师感叹,他们工作重点是怎样让学生在各种统一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则居于次要位置。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达到管理的标准化与高效率,英国的老师们还要经常疲于填写各种表格,其压力之大可以想象。教师成了一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行业,导致了英国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短缺,据统计英国公立学校有40%的新教师在入职不到一年即离职。

英国统考的考试形式与内容

英国中学教育阶段的GCSE和A-level考试的可选科目多达几十门,从英语、数学、外语到音乐、宗教和戏剧学。学生通常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和考试科目,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自由,尊重和培养了他们的个性,但这种相对自由的选择机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英国学生一般觉得数学比较难,于是为了取得好的A-level成绩,不少sixthformcollege的学生避难就易,不修数学。缺少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大学阶段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类专业的统称)专业的学生比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STEM专业的教育水平与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都有着紧密的关联。

至于说英国教育是否真如媒体常说的那样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点只能是见仁见智了。脱离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创造也许只能是空谈。不过就笔者接触较多的英国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无论是考试形式还是考试内容,与国内均无本质性差异。根据笔者观察,与国内考题中较多文字性描述相比,英国的中小学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题采用各种花哨的图表较多,因此题目形式上的确显得比较灵活,但就难度而言,国内的中小学试题显然要高出一大截。

被西方媒体所热炒的中国“考试工厂”,很大程度是源自我们文化中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同时也反映了教育作为社会流动渠道的重要作用。英国教育的顶层制度就是为精英统治阶层维持阶层固化而量身打造,在英国无论是学生的学、老师的教,还是学校的管理虽都被考试这根指挥棒所牢牢牵制,但对于英国社会,考试作为推动社会流动的作用已微乎其微,因此,在宽松教育的外衣之下,英式“考试工厂”只是伪装的比较深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