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和后备力量,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近年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入职培训、企业锻炼、出国进修、技术专家进校园、老教师传帮带等方式,多措并举,帮助青年教师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学要求,提升教学质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让我们一起通过该院青年教师田倩、曾绍武的成长历程,了解和感受高职一线青年教师的独特风采。
测绘教学一线的女汉子:田倩
80后田倩,没想到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老师,并在测绘行业的全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上,拿回特等奖。
在前不久举办的首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当中,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青年教师田倩,在参加的说课项目比赛中,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大赛特等奖,教学能力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
本科时,田倩学的是测绘工程。大学毕业,同学们大都去地矿、地勘、石油测量队,田倩却意外当了老师。能被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看中,多是因为她在读本科时每个暑假都有的企业实训经历。
作为职业院校,我们非常看中老师的实践经历。负责招录的老师告诉她。本科院校多以研究型作为培养目标,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职业院校来说,技能却是第一位的,而技能需要通过实践经历才能获得。
田倩还记得,在入职该院后,她参加了学校面向新教师举办的观摩课,老教师毛红梅讲到了隧道爆破章节。一般情况下,这一课会讲解怎样设置炮眼,才能起到最好的爆破效果。当然,这会涉及好几种放置方法。讲得再细点,会考虑到粉尘小用量少,还有安全性。可是田倩注意到,毛老师的讲授,多加了一项内容成本的控制。
正是这个小小的改变,让田倩体会到了高职院校教师讲课思路的不同时时、事事设身处地,无限贴近现场应用。此后,接地气也成了田倩琢磨教学的指导秘笈。
为帮助青年教师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最新工艺,该院每年都会送青椒下现场锻炼。头戴安全帽、身穿橙马甲,晚上在活动板房里挑灯看图纸、白天和工友们巡线搞测量,也成了田倩的工作常态。
密集的工地实操,使原本停留在头脑中、书本上的一个个原理、数据和流程,变得清晰而具体。田倩还得到了赴德学习的机会,在那里,她体会到了全新的德式职教方式:每次课堂都是在实践基地完成,整整两周培训下来,只讲了10分钟的理论课。
两年后,小有积累的田倩报名参加学校的讲课竞赛。这一次,她讲的是GPS测量技术,评委们发现,田倩的讲解完全颠覆了传统套路。
作为一项广泛应用的新技术,通常,GPS测量课的讲授会从介绍发展入手,引出概念,再讲性质、特点,最后总结应用。但田倩的课,却开门见山,直接抛出了4个工程项目实例,每个项目,都可以用到这项新技术。
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4个工程项目,分别用传统方法、GPS新技术展开测量。两相对比,4个项目分别总结出新技术的4个特点,结论水到渠成:GPS新技术既节省人力、物力,还操作简单、精度高。
学生们被新技术的优越性所吸引,很快对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短短25分钟的竞赛课,拿下了学校赛课的第一名。田倩的教学法也被正式立项,列入学校教改项目,成为她所在专业的第一门教改课。
活跃在BIM技术一线的技术尖兵:曾绍武
最近,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桥工程系青年教师曾绍武显得格外忙碌,一方面忙着申报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专项,另一方面还忙着为中铁三局三公司杭黄高铁支架现浇梁提供BIM技术服务。如今的他,在学校青年教师里面,已成为为企业提供BIM技术服务一线的尖兵。
何为BIM?相信这个词语大多数人还不熟悉。它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缩写。它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如三维几何形状信息、建筑构件的材料、重量、价格和进度等),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BIM技术在北美等发达地区的使用率已超过70%,在国内建筑行业的使用率目前为6%左右。
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曾绍武为中铁一局三公司崇左高速公路湖润1号大桥提供BIM 技术服务,采用BIM技术实现精细化材料管理,精细化图纸核查,精细化三维交底,精细化施工指导,解决了梁厂预应力管道与普通钢筋冲突问题,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今年3月起,曾绍武为中铁三局三公司杭黄高铁支架现浇梁提供BIM技术服务,在精细化构建三维信息模型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BIM三维建模技术培训,支架现浇梁材料精细化管理,三维技术交底,材料周转方案优化,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碰撞检查等技术服务。解决了临时结构工程材料数量的高效快捷提取,支架搭设体系标高精细化控制,钢筋绑扎顺序优化等多方面的问题,确保了支架现浇梁结构安全、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在他与项目部技术团队通力合作下,杭黄铁路项目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现场管理井然有序,技术难题逐个击破,施工进度稳步推进。
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曾绍武也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情景。第一次走上讲台的他,别提心里有多沮丧。这个毕业于211院校的正牌本科生,没想到栽在了高职院校的讲台上台下的听讲者,或低头玩手机,或认真钻研课外书,还有的干脆梦周公。更要命的是,连曾老师自己,也觉得自己的照本宣科,确实太枯燥。
从大学校园到高职讲台,从偏重理论学习到手把手指导学生技能,如何实现人生转变?如何从讲台菜鸟成长为高职院校里的骨干教师? 曾绍武选择了实践锻炼这条成长路径。在为企业不断提供的技术服务中,曾绍武不断充电,为自己找到了突围之路。
山西一钢厂500米长的厂区小铁路,是他技术服务的起点。2007年,曾绍武主动请缨,代表校方出马,负责这个工程建设。在老教师一个月的指导过后,曾绍武完全启动自学模式,现学现用,自己都感觉蛮拼的。
半年下来,工程顺利完成。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项目,却让曾绍武有了大收获:测量放样、现场管理、竣工资料编制,业主、监理、工人关系协调一一都有了感性认识。
这样的服务实践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赴一线担任大桥施工技术员;2009年,全年挂职,戈壁实地勘测,徒步调查地形地貌;2010年,为企业提供工程测量,开始通过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2011年,实地检测700多个高铁桥墩质量;2012年,赴德国体验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培训
至今,8年时间、10多次的工程实践,为曾绍武重新找回了存在感,成为校园里的BIM(建筑信息模型)首席专家,同时申请3项国家专利。而他也开始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反哺课堂,多次在教学比赛中捧回一等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