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赫克凄凉中去世

首页 > 

地方

 > 浙江

 > 诺贝尔奖得主赫克凄凉...

诺贝尔奖得主赫克凄凉中去世

他的贡献有多大:每个吃过药片的人都要感谢他

得到大笔奖金才5年 他为什么就没钱治病了?

理查德·赫克死了。

赫克是一个不平凡的老人,他生前的成就,足以影响整个有机化学领域,也因此,他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事情就是这么让人悲哀。

本月初,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赫克在菲律宾马尼拉一家公立医院病逝,享年84岁。

新闻事件 付不起医药费 医院拒绝治疗

赫克生前患有前列腺癌。最近几年,又饱受肺炎、糖尿病以及肝硬化的折磨,还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症。

几个月来,赫克一直由两个私人护士在照料。本月初,赫克吃早餐时严重呕吐,被送到一家私人医院。在急诊室住了几天后,医院认为,保险公司未给赫克付账,拒绝继续治疗。

因此,侄子纳尔多只能将赫克转往一家公立医院,但菲律宾公立医院普遍效率低下,基本无法医治重病,赫克的病情在数小时内迅速恶化,最终死在了病床上。

皮多说:“看到他因为没钱只能眼睁睁等死实在太痛苦。我们不知道应该带他去哪家医院,大把时间就这样浪费了。”

贡献有多大

家里的荒地把他带入化学世界

和多数科学工作者一样,赫克执着于化学研究,也是兴趣使然。

赫克193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出生,8岁时,他们全家搬到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

赫克的爸爸是百货商店售货员,妈妈是家庭老师,家里后院的那片荒地,把赫克带入了奇幻的化学世界。

那时,赫克很迷恋植物,尤其是兰花,他在荒地上种了很多兰花,经常研究各种化肥的用法。也正是那时,赫克开始对化学产生兴趣。

他后来还在不止一个场合说起这段经历:“我找到了人生意义,成为一名科学家,能够造福国家,能够做出贡献,极大改善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人们生活。”

正是在兴趣驱使下,赫克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化学。1954年,他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进行博士后阶段的学习,后又进入美国特拉华大学工作。

“只要吃过药片,就要感谢赫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赫克通过实验发现,碳原子会跟钯原子连接在一起,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这让化学家们能够精确有效地制造他们需要的复杂化合物。他由此创立所谓的“赫克反应”,即“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如今,这一技术已在全球的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项发现有多牛,普通人可能看不懂,但业内人士一解释,就一清二楚。

特拉华大学化学教授道格拉斯·泰伯说,“只要吃过药片,就要感谢赫克。几乎今天所有制药行业,都受益于赫克反应。”

“这肯定是过去一百年来,取得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蒂芬·布赫瓦尔德说。

2010年,赫克与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章一同获诺贝尔化学奖,而研究成果正是“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他们三人共同分享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927万元)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

当时,特拉华大学还发表声明,表示学校对赫克及其成就感到“异常自豪”。声明还说,接到获奖的电话通知时,赫克感到很高兴但并不十分吃惊,毕竟他们的成果已被认为应该获得很高的荣誉;不过赫克仍认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而言,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

30年后 他仍记得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前往瑞典领奖,应该是赫克人生中为数不多高调亮相的时刻。在家人和同行的眼中,“谦卑”和“简单”是赫克最大特点,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术研究上。

2010年10月,赫克在接受法新社电话采访时说,很激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对于他的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在21世纪的药品和工业中,他并不了解最新情况。

“我真的并不知晓有关这一反应(赫克反应)的所有应用情况,”他说,“它是一个有用的实验室反应,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其中很多都是保密的,因为他们想(严格)保护他们的专利。”

赫克平时喜欢到学校与学生们交流,鼓励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菲律宾德拉萨列大学还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德拉萨列大学教授阿尔文·库拉巴说,赫克“非常简单、非常有人情味、非常谦卑”。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菲律宾科学界都还不知道他的存在,而这之前,他已经获得了很多荣誉。

特拉华大学教授约瑟夫·福克斯说,赫克在30年后把早期钯实验重新做了一遍,赫克仍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从液体的颜色到温度。他还说,赫克曾把许多学生塑造成有机化学的优秀导师。

“对我来说,他是100%的科学家,彻头彻尾的。”福克斯教授强调。

为什么晚年凄凉 没有把研究成果用来赚钱 日子过得有些窘迫

也正是因为这种纯粹和专注,赫克没有将研究成果用来赚钱,导致晚年的日子过得有些困窘。

赫克1989年从特拉华大学退休,一直没有额外收入,依靠每月2500美元(约人民币1.6万元)养老金生活。

据了解,因为赫克的妻子是菲律宾人。1979年,赫克去菲律宾访问时,两个人在餐馆相识,相爱。2006年,夫妇二人在菲律宾定居。他们住在菲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奎松市一个小区。当地拥有许多教育机构,还有媒体中心和历史文化遗址。

按理说,每月2500美元在菲律宾生活已绰绰有余,再加上两人膝下无子,生活负担应该不重,但事实不是这样。

在菲律宾人传统观念中,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个人比较有钱或者比较有出息,那么,他就有义务照顾家族的其他人。因此,妻子的侄子迈克尔·纳尔多,一直带着妻儿与赫克夫妇一起生活。

2012年,妻子去世,赫克精神遭受巨大打击,加上患上多种重病,健康状况恶化,由侄子和两个保姆照顾。由于经常出入医院,花费不菲。

赫克去世后,纳尔多对媒体说:“他非常好,给我的家庭很大帮助,非常谦卑,非常安静……我希望他对化学界和世界的贡献能被人们记住。”

回不去的故乡

美国学界许多人都在奇怪,为什么赫克不回到美国?可以想象,要是赫克回到美国,他的境遇至少不会如此凄惨。

难道赫克真的不想回美国吗?

照顾赫克的护士简·罗斯·皮多认回忆,赫克生前一直在说想回到美国,“我们差点吵起来,因为他坚持要回美国。他会拿着拐杖,走出房间,等着打车,他会说,他要去机场,回到美国。”

可是一位体弱多病的老者,没有至亲在身边,落叶归根哪有那么容易?

赫克这一心愿最终没能实现。

13日,他在马尼拉一处公墓下葬,紧挨着两年前去世的爱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