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办学同质化严重 浙江探索提高应用型专业比例

首页 > 

高考

 > 高校办学同质化严重 ...

高校办学同质化严重 浙江探索提高应用型专业比例

浙江部分高校试点加强应用型建设近3个月,效果初显

高校“应用题”怎样破

这两年,许多地方高校普遍感觉到日子不好过:校园变大了,却遇到生源危机;专业增加了,但教学质量在下滑。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在于高校热衷于“规模化”,而忽视了“独特性”。甚至有人戏称,这些高校之间除了校名不同,院系设置、专业名称等都一样。同质化严重,必然导致“千校一面”。

近年来,引导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呼声渐高。7月份,浙江公布了首批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名单,相关高校启动了改革。如今,试点已近3个月。探索效果如何,转型还面对哪些障碍?记者进行了采访。

——编者

今年秋季开学至今,浙江传媒学院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一直人气兴旺。最近,学校还举行了一场创业导师聘任仪式,邀请企业家、投资人近距离指导大学生创业。目前该园区已有23家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其中3家产值已做到100万元以上。

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被称作“校内仿真社会”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创意工坊等焕然一新。这些实践基地很受学生欢迎,整个学期的教学日程都已排满。

加强本科院校应用型建设,浙江正在“破题”。

尴尬

重规模轻特色,办学同质化严重,发展模式问题多

今年7月,浙江省公布首批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名单,41所本科院校在列,占全省本科院校总数的72%。

首批试点名单中,既有浙江师范大学这样的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有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浙江中医药大学,还有浙江传媒学院等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高校,全省22所独立学院全部参加试点。

热情之高、比例之大,出乎主管部门的意料,反映了高校实现特色发展、分类发展的迫切需要,也反映出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渴求。

“以往一些地方本科高校都向985、211等‘国家队’看齐,往学术型、研究型大学这一条路上挤。学科建设、育人模式定位不清晰,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高等教育体系应该有学术型、职业化等两种类型,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

用学术型大学这“一把尺子”衡量,使得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盲目追求博士点、硕士点设置数、论文发表数、国家级课题数,学科专业设置求大、求全,甚至跟风赶时髦。难怪有人评论,“高校特色化办学转型的脚步远远落在规模扩张的后面”。

此外,高校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短缺,让不少企业抱怨。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认为,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创新驱动越来越重要,“更需要懂技术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党委书记沃健看来,“独立学院朝着本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符合实际。明确发展类型之别,就不会在‘学术型’一条路上发展,就能走出办学定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探索

提高应用型专业比例,增加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对接行业需求

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浙江省提出,未来5年内,应用型专业要占专业总数的70%以上,就读应用型专业的学生占在校生的80%以上。相应地,学校将展开一系列新举措:改革培养方式、优化学科专业、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加强应用型建设,要求高校把社会需求作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导向。”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彭少健介绍,学校将创新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今年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摄影5个专业招收学生980名,占到计划招生总数的30%左右。”

从去年开始,浙江传媒学院实行“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3周的夏季短学期主要用于专业见习、采风、调研、艺术创作等综合实践,确保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鼓励在校生创业创新的“创业苗圃班”,去年和今年各选招了30名学生,理论学习加实训、产业孵化,共有6个学分。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缺少社会资源的引入、与行业的对接。”彭少健说。今年3月,浙江传媒学院与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华策电影学院,今后学生在一、二年级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在三、四年级进入影视创作项目顶岗实习。

为了让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更“接地气”,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围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设置专业、培养人才。今年学院新申报的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专业,就直接来自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今后,该校工科类专业学生40%的学分将来自实践教学,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将不低于总学分的35%。

难处

不少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待完善,挑战不少

想要打好“应用型”这张“特色牌”,挑战并不少。比如,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更好地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师资力量如何跟上,解决高校不少年轻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实践经验缺乏的短板;高校与产业、行业、龙头企业间协同育人的机制怎样完善。

“原有的学术型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对高校来说成本最低,教师也省事。”沃健觉得,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不仅要改革教学本身,还要在师资、薪酬、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完善。

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高校应用型建设,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陈新民表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成为应用型高校建设的重要途径,改变封闭式的办学将成为“新常态”。“要改变以往合作教育领域狭窄的不足,使之覆盖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合作就业等多个维度;要改变以往校企合作的专业比较有限或流于形式的现状,使得校企合作不再是‘点缀’而是‘遍地开花’。”

为此,浙江省将探索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专业群的制度,进行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试点。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创业基地,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在评价机制上,浙江也正探索建立以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重点的应用型高校建设评估标准、评价体系。更注重考察评价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现状的满意度,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