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6人当选首期两江学者 最年轻特聘教授32岁

首页 > 

地方

 > 重庆

 > 重庆16人当选首期两...

重庆16人当选首期两江学者 最年轻特聘教授32岁(图)

重庆16人当选首期两江学者 最年轻特聘教授32岁1重庆市首期“两江学者”特聘教授(专家)名罗凌飞在实验室工作。

经过设岗单位初审、主管部门复审、市内外院士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市委、市政府审批,我市首期16位“两江学者”特聘教授(专家)正式出炉,他们是重庆带动科技创新升级的“顶级专家”,是“重庆版”院士。此次入选的16位特聘教授(专家)来自11个单位,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罗凌飞仅32岁。还有一位外籍博士Antony James Bannan(安东尼·詹姆斯·阪能)。

7月30—31日,从133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57位来自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分别接受三个专业评审组评审,争夺25个“两江学者”特设岗位的特聘教授(专家)殊荣。评审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周宏灏领衔担任评委,评审坚持好中选优,宁缺毋滥。评审专家组表示,所有的参选者,不靠讲,不靠奖,而是看综合实力,确保遴选出的人选真正是重庆各领域的领军人物。

聘任期间,每位“两江学者”特聘教授(专家)每年将在受聘岗位工作9个月,市财政每月给予岗位津贴5000元,每年给予其所在团队科研经费20万元。设岗单位按不低于40万元进行经费配套,配3名以上科研助手,1辆工作用车,在科研项目、人员聘用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两江学者”还可享受安家资助、医疗保险、家属随调、子女入学、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退休后给予市级劳动模范待遇。

据悉,目前“两院”院士每月岗位津贴为8000元,科研经费每年多为30万—50万元。

专 访

最年轻的特聘教授罗凌飞

拿透明的鱼儿当作试验品 研究如何让器官尽快再生

除了答辩那天穿的T恤短裤之外,罗凌飞昨天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还多了一双拖鞋。“我觉得坐在台上那些评委,不会在乎我有没有衬衫领带,他们去很多场合的时候,也未必西装领带,做学术的人,不会在乎穿什么。”罗凌飞这样评价自己答辩日的穿着。

32岁的罗凌飞,是我市首批16位“两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年纪最小的,这个年纪让人惊奇。

鱼儿中寻找“再生”基因

罗凌飞的实验室,位于西南大学的一个湖畔,与湖相伴的罗凌飞,研究的是一种比指甲盖长不了多少的小鱼———斑马鱼。

“别看这鱼小,可它有80%的基因都是和人一样的。”罗凌飞说,“斑马鱼胚胎时候和小时候是完全透明的,可以看到身体的器官,这也是它们注定要为科学献身的原因。”

罗凌飞的实验室里面,有120个架子,每个上面有30个透明的鱼缸,每个鱼缸里面最多的有30条快速游动的斑马鱼,鱼儿们每天饱餐后,在28.5℃的恒温下,在人造海水中不断繁殖后代,当它们老去的时候,会在冰水混合物中安乐死。

“我是研究器官再生的,恶性肝脏、胰腺疾病手术后或I型糖尿病发生后,相应脏器功能严重减弱,我们经常的做法就是把坏掉的器官切除了,而患者还没有等到器官再生的时候到来,可能就已经离开人世了。”罗凌飞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尽快促使受损脏器的再生以恢复其功能,我们就是用这样一种鱼作为试验品,研究如何让器官尽快再生,患者的命就可能保住。”

众多的鱼儿在鱼缸中游动,罗凌飞和他的团队就是要从这庞杂的鱼群中,寻找到相同和不同,看看哪条鱼儿的器官再生能力表现突出,这条鱼儿就可能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这么多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鱼儿,罗凌飞研究的,还只是肝脏、胰腺等极少部分器官。

年轻让他更有潜力

罗凌飞不仅是重庆最年轻的“两江学者”特聘教授,还是国家“973”计划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年轻,是罗凌飞最让人惊讶之处,“和博士生不会有什么代沟,和其他专家也谈得来,我觉得这种感觉非常融洽。”作为西南大学发育生物实验室的主任,罗凌飞的年轻,除了在学术上的“前途无量”,团队合作上也更和谐。

“我觉得做学术并不枯燥,研究这些小鱼儿非常有意思。”罗凌飞笑道,“做学问并不是老学者的专利,这一辈子,我如果能把这条鱼儿的两个器官研究清楚,那就是非常幸运的了!”

在罗凌飞答辩那天,一位评委问他:“最近两三年,你除了一篇重要的论文,还有没有发表其它的论文?”罗凌飞回答,“没有了,我们只愿意在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发一篇大的学术文章,不会去发小的。”

这个岗位是很有前途的

获聘“两江学者”,罗凌飞表示,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初选时,推荐了三位,后来,我这个岗位只留下了我作为候选,这个岗位又是很有前途的,我的入选,我想不奇怪。”

“‘两江学者’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我觉得这对于我未来是一个激励,3200万重庆人的重托啊!”罗凌飞笑了,“我只有32岁,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有更多的时间。”

罗凌飞已是一个四岁孩子的爸爸,看上去却还有几分孩子气,说话随意,科学,一点都没有把他变成一个“怪人”,这样一位两江学者,和我们的距离是那么近。

“对其他的年轻人,我提不出来什么建议,每个人的路不同。”罗凌飞说。

两江学者安东尼。

唯一一位外国专家安东尼

“我想让自己更加中国化”

“What a surprise!”(这真是一个惊喜)当在电话里听到记者祝贺他成为重庆首批“两江学者”特聘专家时,大洋彼岸的安东尼先生毫不掩盖自己的惊喜:“这太令人激动了!你是第一个告诉我这个好消息的人!”安东尼先生是我市这批“两江学者”特聘专家中,唯一一位“纯正”的外国人。

“我的家人将到重庆游览”

“你获聘为‘两江学者’特聘专家,你知不知道,‘两江学者’的‘两江’是什么?”记者首先问安东尼。

“我想就是长江和嘉陵江吧,这个考不到我的,我已经来过重庆三次了!”他笑得很开心。

“我第一次到重庆是20年前,那时解放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那时我觉得这就是重庆最高的建筑了,我去年才来了一次重庆,现在看起来,它简直就是一个婴儿!”说到这里,安东尼大笑起来,“重庆的发展太快了,我每次来都能看到变化,真让人兴奋,太神奇了!”

现年45岁的安东尼博士,有一家四口,女儿15岁,儿子13岁。“孩子们对重庆不太了解,但他们对这座山水之城充满了好奇。”他说,“我的家人非常高兴我能到重庆来工作,今后,他们将会到重庆来游览。”

“爱重庆,因为重庆人热情”

提起火锅,安东尼博士赞不绝口:“重庆火锅正对我的胃口!”记者问他是否怕辣,他说:“我最喜欢吃辣了,我要融入重庆这座美丽的城市,就要多吃点辣的!”他展示了他率性的一面。

安东尼博士说自己爱上重庆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热情好客的重庆人。曾游历中国许多城市的他感叹道:“重庆人是我见过的最热情的,他们真是太好了!他们让我迫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多来几次重庆!”

视频对答难不住他

在机床行业工作了25年的安东尼博士,现任重庆机床集团海外分公司Holroyd总工程师和技术总监,他现在参与研发新技术,比如汽车非常重要的齿轮箱。因为基本上都是身居海外,又一直在英国工作,安东尼破例进行了视频答辩,没有来到现场和评委交流。开始视频答辩的时候,英国已经是凌晨。安东尼博士说,当时他已经有一点疲倦,但他充满了自信,“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个简短的视频答辩并没有难倒我。”

希望自己更“中国化”

安东尼博士告诉记者,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他来说,研发项目是第一位的,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享受到了无限的乐趣,同时“两江学者”特聘专家的荣誉也让他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尊重。

“I’d like to be more Chinese!”(我希望自己更“中国”)聊到最后,安东尼博士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申请来重庆工作的原因,“我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也想让自己更加‘中国化’。”他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