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外国语小学:为保护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课改

首页 > 

地方

 > 浙江

 > 金成外国语小学:为保...

金成外国语小学:为保护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课改

9月30日本是杭州市中小学秋假的时间,但在余杭区的金成外国语小学校园里却十分热闹,1000余名孩子、家长和老师正在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同时也庆祝学校的生日。

在这一天里,每个人都要盛装出席,他们穿上56个民族的服饰;每个班级也装扮得不一样,不少教室被装扮成“寨子”,里面更是摆满了家长们精心制作的民族美食。这恐怕是一年中孩子们最欢快的日子之一——教室里有美食,操场上有舞台,准备已久的节目在此刻陆续上演!

穿着彝族服饰的孙小芙校长乐呵呵地穿梭在人群里,中华传统文化节在金成外国语小学已经举办4年了,每年的主题不同,每年校长穿的衣服也不一样,孩子们每年都有不同的收获。

“尤其是今年,我们老师在前期,就将各年级课本中有关于‘民族民俗’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统一的梳理,有些内容,孩子们提前就在课堂上接触了。”孙校长说,因为结合学校活动,孩子们学起来兴致也很高,再加上家长和孩子、老师的互动学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掌握课文中的那点知识真的不在话下了。

“多学科融合”“跨年级互动”“主题活动式学习”这些和时下“课程改革”相关的词,事实上都适用在这次传统文化节上。在今年,金成外国语小学已经设计完成了“金成课程”,成为杭州市第二批、余杭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

课改是对已有课程的

一次大梳理

浙江省教育厅对新一轮课改的指导意义很明确:遵循孩子的学习规律,在义务教育的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有一条比较硬性的规定,即学校的拓展性课程要占全课程的15%以上,这也可以视为孩子个性化学习的保证。

“所以说,课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根据每所学校的基础。”在孙校长看来,这次课改,与其说是一次变革,更不如说是对学校校本课程的一次大梳理。

说到孩子的个性化培养,学校在2008年创办,但从2011年开始,就利用周四下午的时间开设社团课超市。从一开始的16个兴趣小组到后来的25个,今年又添加了39个学生社团。孩子们在社团中的学习方式也有变化,一开始的社团以开展活动为主,到如今,孩子们学习一门兴趣爱好,已经变得有计划,有内容,到了一定时间,还要有检查,有展示。社团成为学校课程重要的一部分。

新课程还有一个特点——在活动中学习。介于这一点,学校的中华传统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将主题活动与各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比如去年的传统文化节主题是“民族仿真景点博览会”,语文老师将教材中有关“中国特色民居”的课文列表,指导学生写出活动过程中的导游词,请孩子们在课程中进行导游讲解;音乐老师也在前期筛选出教材中相应的民族歌曲提前学习;美术老师落实画“民居”的教学;品德与社会老师则是提前介绍各民族的风俗和地域特点……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这几年,我们在课程改革上已经有了许多的尝试。”孙校长认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改革基础,才能排出学校特有的课表,实现对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培养。

搭好课程框架的同时 做实基础课程建设

对以往课程进行梳理之后,新的课程架构已经产生。在做顶层设计时,要考虑的自然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素养目标。金成课程有六大体系,分别是道德规范、健康审美、文字语言、数学科技、实践创新以及国际理解。

每一个体系课程下面既有基础性必修课,也有拓展性选修课。

虽然,眼下课改的主要方向是朝着学生兴趣学习的方向,将15%的课程比例划分给了拓展性课程。但记者在金成外国语小学的课程总方案里,也看到了老师和校长对基础课程的用心设计。

学校在基础必修课程上进行了“先学后教”“分层走班”等教学方式的新尝试。比如,学校在英语教学上,引入新加坡英语教材,编制AEIS特色英语课程;在教学中采用英语教学分层走班,动态流向教学方式,即依据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开展分层教学,同教材,同方法,但不同进度。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习程度怎么样?势必需要一次检测和评价。在金成外国语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在学期初就会领到一张教学活动的表格,上面清晰地呈现了学校每一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内容以及时间。

记者看到,其中有一个叫作“4321学科竞赛”的表格:这个“4”,即代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主要科目的“金成杯”学科竞赛,一般安排在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进行。“3”则是代表语文朗诵、英语朗诵以及写字3项比赛。另外,还有汉字拼写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2次闯关。最后,有1次期中自测。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完成了这些比赛和测评,也就大致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程度。这样看起来项目很多,孩子们会不会压力很大?其实不然,“很多的闯关竞赛,战线都很长,孩子们有很多次挑战的机会,不像传统考试,只有一次机会。”孙校长解释。

而且竞赛后,孩子们得到的不是分数,而是分成一星、三星和五星三个档次,得奖率有75%,四门学科分开比赛,基本上,班上每个孩子至少有一门课能得奖。孙校长笑着说:“你要是问班上孩子,你们班哪个同学成绩好,他们肯定会先向你确认是哪一门课。”

期中自测的做法也让人耳目一新,学校三年级以上学生都要参与。“经过半学期的学习,我们请孩子们自己整理平时最容易出错的题目,或者自己觉得最难的题目,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出一张期中卷子,同时,写上答案,展示出来,最终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评出最佳期中卷。”说到底,这次自测根本就没有考试的痕迹,却成功让孩子们将已学过的知识梳理一遍,同时,这些评价结果,对班级荣誉也有一定挂钩。

做精拓展课程 让校园变成“少年宫”

“学习不仅仅是在校园里。”这也是课程改革的其中一个意义。

社会上有许多优质教育资源,如博物馆、名人故居等。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弥补校内资源不足、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机会等缺陷。将课程搬到校外,也是金成外国语小学在课改前就有的一项尝试。四年级的科学课本有《走进岩石世界》这一单元,于是,孩子们兴奋地走进了岩石与矿物资源丰富的浙江自然博物馆,由博物馆的研究员们给学生做专业指导,教学方式从“讲授式”变成了“探究式”。

除了学生“走出去”,学校还加大力度让专业机构“走进来”。今年,学校更是大手笔与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以及市区内知名的足球俱乐部、舞蹈艺术中心签订合同,邀请专业的老师在周四周五下午进校开26门课程,像拉丁舞、跆拳道、围棋等兴趣课程都能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

在孙校长看来:“要么不开课,既然开了拓展选修课,就应该让孩子们学到最专业的特长。”为了保证课堂质量,每一门拓展性选修课,除了邀请外聘老师上课以外,都会配有一个本校的助教老师,协同教学。孙校长说:“助教老师由校内的老师自主申报,这是学生的一次新尝试,也是很多老师的一次新尝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