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广州全城几乎所有中小学家长都收到了学校的“紧急call”,要求家长们更改确认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并下载一款名为“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手机软件用作该表的拍照上传,此举引发家长关于隐私安全的担忧,怀疑其是否通过学籍管理电子化的途径来强行推销软件并采集数据,以达到商业化目的。
家长们的担心与猜测,并非杞人忧天。笔者最近在填写孩子的学籍信息时,也觉得所填写的家庭信息太详细,像父母工作单位、家庭离学校多远、孩子上下学的交通方式是什么,说实话,这些项目与孩子的学籍管理并无多大关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些家长怀疑有商业公司在偷偷收集学生及家长的信息。
这些年,学生、家长信息泄露事件屡有发生,去年3月,江苏曝出77万条学生信息被倒卖的新闻;今年初,北京也曝出200万条中小学生信息被泄露;而前不久,北京警方也成功打掉了一个敲诈勒索的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利用掌握的大量详细学生信息,打电话给家长,警告家长花钱“消灾”……
学生个人信息泄露并非这几个案子——快放暑假了,一些家长的手机会“准时”收到培训班广告;该中考了,家长手机会收到临考培训班的招生电话……各样精准“信息服务”送达的背后,是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买卖学生个人信息,并施展狂轰滥炸信息骚扰的严峻现实。家长对教育部门收集信息的敏感,恰恰正是因为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机构对学生信息保护的不力。
一张信息确认表上,记录了孩子与家庭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无疑会对隐私安全罩上阴影。技术层面分析,隐私信息一旦被上传至手机APP这样的准公共平台,无论怎样保护和加密,在黑客技术发达的现实下,都有被泄露和盗取的风险。正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量,教育部门果真有必要如此收集学生信息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