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小袁骑车遭遇一老人倒地,老人受伤后她拨打了120,随后老人指认小袁撞了自己。8天来,“撞了”还是“没撞”依然没有定论,警方曾调取周边唯一能看到老人与小袁共同出现的监控画面,但没能呈现老人倒地瞬间。双方各自寻找目击者为自己作证,让该事件正在变成一场各说各话的罗生门。(9月17日《北京青年报》)
“扶老人”结果陷入罗生门,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各执一词,各说各的理。而社会舆论也出现明显分歧,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有的支持老人,有的支持女生。但我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对老人质疑的声音非常大。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近年来出现过太多扶老人被讹诈的事例,让不少人先入为主,形成了思维惯式,遇到类似案例,首先想到的就是扶人者又受了冤枉、老人又试图讹人,甚至有人还会再次发出“老人扶不起”、“坏人变老了”之类的感叹。
实际上,不管是选择支持哪一方,这种预设立场的思维方式都不可取。无论以前有过多少类似的案例,都不能证明现在的具体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只有一个,我们只能不断探求真相。事实未清、真相未明之前,各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但不该妄加猜测,更不该把自己的猜测当成事实,并由此发出一些不理性的声音。否则,不仅对当事人不公平,也并不利于整体社会风气的好转。
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我们经常要进行“判断”。具有最基本的判断能力,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众所周知,所谓“判断”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事实判断”,一个是“价值判断”。而很多事实都证明,部分国人的“判断”能力和“判断”方法出了问题。
判断是有顺序的,“事实判断”在前,“价值判断”在后。“事实判断”是根本,而很多所谓的“价值判断”,其实是对无数“事实判断”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来的。任何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颠倒两者的次序,无疑就颠倒了主次。“扶老人”结果陷入罗生门的一大原因,其实就是某些人“价值判断”先行,却忽略了基本的“事实判断”,很容易犯逻辑上的低级错误,甚至很容易导致伪道德和伪价值的盛行。
面对一个事物,先要判断它是真是假,然后才有资格有必要判断它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若“事实判断”不真实,则“价值判断”无意义。“扶老人”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理性一点,稍安勿躁,且待相关部门调查出权威结论之后再来进行价值判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