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阄
585名学生按成绩排名抽签决定专业,学生之间可自愿换一次专业
近日,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2014级学生,通过抓阄的方式选择专业,引发争议。
9月初,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决定对2014土木工程大类本科生,按7个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分班。“根据学院上一年度的各专业和方向就业情况,以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设定各专业和方向的班级数目。”南华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学院专业和方向分配方案于今年5月发布征求意见稿,6月发布正稿,向学生和教师公示,听取了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并进行了修改。
9月8日晚,585名学生在学校大礼堂排队抓阄选专业。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抓阄。校方表示,前两学期综合成绩排名前200名的学生可以自选。不愿参与自选的学生和没有进入前200名的同学,按成绩排名先后抽签。而且,学生相互之间可自愿换一次专业。另外,对本次专业选择不满意而确实无法调整的学生,若今后在专业排名前10%,可在大二第二学期之前在学院范围内再次申请专业调整。
为什么要选择抓阄的方式?这位负责人表示,每个细分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冷热程度不一,如果全部由学生自主选择,必然会出现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专业“无人问津”的现象。
目前,南华大学已要求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今后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做好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后的专业分流工作。
矛盾
热门专业抢手,冷门专业无人问津,许多学校面临类似难题
“有点荒谬!”
说起高校专业分流采用抓阄办法,好几所大学里老师们的反应很是异口同声,但他们也都承认,专业分流工作并不好开展。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文东茅看来,抓阄分专业,看似公平,但实在太过简单,不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方向。
上海大学招办主任叶红认为,大学按大类招生的初衷,一是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更高要求,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教育培养;二是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不了解大学专业的高中生和家长在填志愿时减少纠结,进校后慢慢了解专业细节,想清楚自己适合学什么。
不过,实行大类招生之后,学生盲目从众追捧热门专业怎么办?学校根据什么来做好专业分流?许多学校都和南华大学一样,曾经或正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大类招生最大的好处,是第一年可以深入了解专业和自己适合什么。”复旦大学2012级国际政治系学生戴雯斌说。他大一入学时读的是社会科学试验班。原本希望学新闻的他,凭着优秀的成绩在随后的分流里最终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排除掉自己不喜欢的,然后冲着热门专业去。”戴雯斌承认。
据了解,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有些盲目,追逐热门,从众心理较为普遍。和南华大学类似,实行大类招生后,不少高校里一些冷门专业或是基础学科,面临着生源上的巨大压力,有些专业甚至很难招到第一志愿学生,只能等待校内调剂。
当年戴雯斌所在的社会科学基础班里,有两位同学第一志愿落选后,只能去读第一轮未招满计划数的冷门专业,心有不甘之余奋力学习,到大三终于换了专业。在复旦大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没有被分流到理想专业,宁可留级一年。
“家长学生大都瞄准就业好、薪水高的热门专业扎堆,这一点很难改变。”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说。在不少高校的相关负责人看来,学生热衷热门专业无可厚非,学校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兼顾学生的特长、意愿和公平。
探索
如何兼顾意愿与公平,操作体系仍在不断调整并趋于复杂
特长、意愿、公平,这三点说起来容易,兼顾起来却挺难。学校不同,情况各异,具体的操作方法仍在不断探索和调整之中。
“为了解决大类招生、培养产生的各种问题,建设一套严密、公平的制度,我们开了六七十次会,尤其是开头两年。”顾晓英表示。
上海大学是国内较早全面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之一。从2011年起,除了小语种、中外合作办学、卓越工程师班和艺术类专业外,报考该校的学生只需要填报理工、人文和经管等几个大类志愿。在完成第一年学习之后再一次填报志愿,按分数排队,才分到专业学院,落实在某一专业。
在上海大学,学生专业分流需要看3个分数:高考分数占45%,第一年学业成绩占45%,综合表现占10%。各省的高考分数线不同,每位授课老师给成绩的宽严程度也不一,学校为此专门建立数学模型,完成两类成绩的“归一化”。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填报专业志愿。学校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以及学生综合成绩和填报志愿的顺序,确定学生的分流专业。
上海大学还专门建有专业分流信息公开平台,发布从各专业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科研资源、各类成果等,到前3年各专业毕业生单位去向、最低薪资、考研、出国留学、专业相关度等信息。为了“抢生源”,一些学院还会派出教授为新生上基础课,讲课之余,“顺便”宣讲专业特色。
截至目前,上海大学已有4届学生平稳、有序完成了专业分流。
复旦大学每年招生总数中有1/3学生需要在第一学年末分流,也主要基于学习成绩来进行。由于第一志愿报名人数多,物理系在今年的专业分流中,不再单看成绩排名,还对全部学生增加了面试环节。结果,有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被教授们认为“不适合学物理”,而被劝投其他专业。
在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徐雷看来,虽然仍有一些学生因进大学后适应能力较差、对专业了解不够,而与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但总体而言,今天的高校已越来越意识到尊重学生个性、兴趣和选择的重要性,期待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分流后觉得不合适的学生,还有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申请转换专业,或是申请在校内或跨校辅修第二专业。
文东茅认为,目前来说,考试仍是保证分专业公平合理的最有效手段,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也主要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专业分流。相关专家认为,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高校应有完善的配套方案,保证大类招生等改革稳步推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