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教师王金花获启功教师奖 在北京获50万元重奖

首页 > 

地方

 > 海南

 > 儋州教师王金花获启功...

儋州教师王金花获启功教师奖 在北京获50万元重奖

儋州乡村教师王金花荣膺首届“启功教师奖”

在京获50万元重奖,系海南唯一获此殊荣者

海南日报那大9月8日电(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谢振安 通讯员符发智)今天晚上,首届“启功教师奖”在北京师范大学颁奖,已在儋州偏远农村任教36年的王金花,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据了解,“启功教师奖”以北京师范大学已故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命名,从而弘扬他所倡导和践行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精神。评选对象为,教龄满30年的农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尤其是向国家老、少、边、贫、岛等地区倾斜。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定10名教师、各奖励50万元,并评选10名提名奖教师、各奖励10万元。首届“启功教师奖”,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福建祥兴集团总裁薛行远捐资5000万元支持评选。

经过层层推选,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黎族女教师王金花,跻身首届“启功教师奖”之列。

据介绍,王金花生于1963年3月,自1979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兰洋镇番打小学兢兢业业地任教,课余坚持家访。值得一提的是,每逢雨季,她摆渡接送学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女艄公”。为了鼓励孩子们读书,她自掏腰包为学生设置助学金、奖学金。此前,她还获得过“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海南十大人物”等称号。

“非常高兴、非常自豪,以后还要更加努力工作!”在北京刚刚领完奖的王金花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激动地说。她表示,获此奖项,不仅仅是对她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长期扎根农村一线的广大教师群体的认可与鼓励。

11月13日下午,番打小学教师王金花送学生回家。

“小小渡船,小小渡船,渡船就像一个摇篮。日出时摇来满河的童话,日落时摇走彩色的梦幻。啊,老师,亲爱的老师,你就像那山村的渡船,把文明渡往山民的心田,摇啊摇啊,摇啊……”

这首歌,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教师王金花不会唱。但11月9日早晨7时20分,她又准时在松涛水库上游等着孩子们,然后划着铁皮船把他们送到学校。

番打小学位于兰洋镇番打村与番雅村交界处,离学校500米处是松涛水库库区,每年5月到12月,水库水位上涨,会淹没学生的上学路。为了不让他们旷课,王金花借用农户的小船,一一接送孩子们到学校。

33年来,王金花已经不记得自己“渡”过多少山区孩子到彼岸。

“凤凰”飞回大山

番雅村、番打村,一个苗村,一个黎村,杂居着客家人。多少年来,这两个村子一直被“锁”在深山中。通往这里的公路,直到2008年才建成。

1963年,王金花出生于番雅村。1976年,成绩优秀的她成为村里第一个高中生。当时,村里人都说她,“凤凰要飞出大山了!”但是,高中毕业的她出人意料地回到了家乡,成为番打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也是这个学校学历最高的教师。

所谓学校,在当时只是一座茅草屋,几十张缺角的桌椅,连操场也没有。直到现在,学校的“铃声”还是来自于一块锈迹斑斑的废铁块。王金花来这个地方教书,而且不是正式老师,村里人对她感到不解。

王金花,也同样挣扎过,因为“面子”。最后,还是“里子”竞争过了“面子”。“里子”,就是王金花一直的梦想:让村里的孩子们不要一直与“鸟兽为伍”。

穷惯了的山里人,并不懂得教育的重要。“乡亲们送孩子上学的意识都很差,我们这里很多黎族、苗族的孩子都十岁了,还不去上学。”王金花说,她希望能够改变村里人的教育意识。

于是,这只“凤凰”飞回了大山。

1979年9月,第一个学期上课,王金花却没有待在学校。她正在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地走访,去找家长“要”学生。“出了黎家进苗家,与乡亲们拉家常,讲道理,动员他们送孩子上学。”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过去是因为穷,现在是因为‘富’。这两年村里橡胶开割,收入变好了,很多人觉得读书不如割胶。”王金花有点生气地说:“难道橡胶可以吃一辈子?”

去年秋季,开学已7天,三年级学生赵志华仍不见回校。王金花就赶到番打村苗村二队去家访。“起初,家长对我的到来很冷淡。我不灰心,又一连跑了两次。”最后,赵志华的父母被王金花“骂”通了,将儿子送回到了学校。

“从教30多年,我教的孩子没有一个中途辍学。”总结过去,王金花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成绩。

用普通话、黎话、苗话和客家话讲课

家访的经历,也让王金花学到了另一番本领:普通话、黎话、苗话和客家话。而这,也成为她教书的优势。

在番打小学,学生来自各个民族,很多孩子小,不太懂普通话。王金花说:“用母语跟他们交流,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我。”

上语文课,王金花就先用普通话将课文朗诵一遍,然后分别用黎话、苗话,配上动作,帮助学生读字、认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上音乐课,王金花就教大家唱黎歌、苗歌和客家山歌。

三年级学生林叶情是黎族人,在王金花的“熏陶”下,她现在也能偶尔讲上几句苗话,“我现在知道怎么用苗话说‘回家’。”林叶情兴奋地告诉记者。

时代进步了,高中学历已不算高了。王金花常常利用假期外出学习,进修,提升自己。现在,她已被评为一级教师,成绩也得到了认可。1998年,她拿到了第一笔公办教师工资,600元。代了20年课,她终于转正了。

2006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拿出一部分工资,设立了奖学金。“每学期期末考试,只要单科考了85分以上,两科同时考80分以上,都奖励100元至200元,还有学习用品。”

林叶情上学期就拿到了200元的奖学金。“把钱给了爸妈,买饲料喂猪。”林叶情说,老师教我们,钱要花到需要的地方。

是老师,也是船长

番打村地处山区,孩子们上下学,要过坎坷不平的小路。山里害虫多,下雨路滑,容易出事。每次下雨,王金花就接送孩子们上下学。

一天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路上都是黄泥水,回家的路上,不断有孩子摔倒。”王金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一脸紧张。

路途中,一个孩子边哭边叫:“王老师,快来啊,山蚂蟥咬我。”这一叫,孩子们都发现自己被山蚂蟥叮上了,顿时哭的哭,喊的喊。王金花把孩子们腿上的蚂蝗一条一条地扒下来后,大声说:“孩子们,别害怕,看,‘钟馗’来了。”说完,她就给孩子们做鬼脸。

“王老师,您不像钟馗,你像济公。”孩子们笑了。王金花又学着济公的模样,和孩子们一起唱:“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说到这,年近50岁的王金花,不禁笑了起来。

其实,让王金花最担心的是每年5月到12月。这段时间松涛水库水位上涨,孩子们的上学路被淹成河,很多住在对岸的孩子们没法来上学。

“我们学校几个老师分工合作,每个人管一个片区,划船把孩子们接到学校。”王金花说,学校里的每个老师都学会了划船。

王金花负责的是番雅村委会学校村和何猪村,一共9个学生,林叶情就是其中之一。从学前班到三年级,连续3年半,720多天,都是王金花摇着小船渡她过河。

11月9日中午,王金花摇着小船,把记者和孩子们送到河对岸,小船在河里并不平稳,摇摇晃晃。孩子们安慰记者,说:“金花老师摇船很安全的,不用怕!”

王金花用的船,长大约3米,是从农户家借来的。2005年,儋州市教育局曾送过一条铁皮小船,服役6年,漏水,退役了。

现在,王金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一座桥,一座水淹不了的桥,让孩子们能够平安上学。(本报那大11月13日电)

期待更多“金花”绽放山区

本报记者况昌勋

从番加到番打,一条水泥路,单行道,每隔一百米就遇见急转弯。就算是这样崎岖的一条盘山公路,也是2008年才修建好的。

“山里头,女孩待不住,读了初中,出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村里的老人们说,村里的姑娘是越来越少了。

王金花笑着说,自己是“老姑娘”了。番打小学校长盘珍忠说,她是学校的“金花”。至今,番打小学也只有这一位女教师。

这朵“金花”,从番打小学毕业,走出了大山。这朵“金花”,高中毕业,又回到了大山。

她回到家乡时,还没有公路,村里通往外界的是一条水路,也就是松涛水库。橡胶、稻谷等农产品从这里运出,衣布、油盐等日用品也从这里运来。

正是这条连通番打、番雅等几个村庄的水运动脉,每年雨季涨水时都会阻碍了学生的上学路。王金花和她的同事们划着船,把孩子们一个个“渡”到那岸。那岸,是学校;那岸,是知识;那岸,是改变命运的地方。

王金花能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但是问她教过多少学生,她红着脸说:“没数过,我只是教书匠。”

在山里,33年。看着孩子们开开心心上学,她觉得自己值了。不过,她也不是没有抱怨:“2008年修的公路,为何不把路基修高点?把桥架高点?这样,孩子们就不用那么危险地坐小船了。”

记者问她还有什么需求?她想了想说,希望有年轻老师来任教。番打小学现在只有5位教师,其中一位是刚来支教的年轻老师。另外4位中,王金花是最年轻的,其他几位都已50多岁了,马上就要退休。她希望本地的教育能有新鲜血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