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背后的逻辑 未学生就业率调查追踪

首页 > 

人才

 > 最难就业季背后的逻辑...

最难就业季背后的逻辑 未学生就业率调查追踪

如“狼来了!”一般,每年9月,“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就开始此起彼伏,今年同样如此。

近日一则“某集团校招官网表示‘由于集团人才战略调整,2016校招名额确定将要缩减’”的消息再次引发了“2015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大预测。

该消息是一个提醒,也不是坏事。毕竟经济下行放缓的确是今年一个大的环境,就业形势可能比较严重,但是根据2014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来分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自我缓解的特点,大学生就业有一个分流机制。

就业率背后的逻辑

每年的大学生就业率的数据一般有两类,一是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会陆续发布了年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送管理和统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本区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送管理和审核工作,各高校负责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报送本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一是第三方机构的跟踪调研结果,也就是麦可思的研究发布。

本报记者梳理近5年的数据发现,从2005年开始,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大学生就业率基本在70%以上浮动(截止时间是每年的7月1日),比如,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比上年增长4.2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同比增长40余万人;而第三方机构的调查近几年的就业率数据基本在90%浮动。但从2014年开始,两种大学生就业率数据开始近似。

官方消息显示,2014年75所直属高校中,74所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就业率在95%以上的有50所,占2/3。此外,还有5所高校就业率超过了99%。

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2013届(91.4%)略有上升,比2012届(90.9%)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6%,比2013届、2012届(分别为91.8%、91.5%)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0.8、1.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3届(90.9%)略有上升,比2012届(90.4%)上升1.1个百分点。

“现在是数据说话的时代,但7月1日这个截止时间的统计方法并不符合国际惯例,同时得到的数据并不准确。这也是前几年就业率数据显示在70%左右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毕业后是需要找工作的时间的,3~6个月是合理时期,西方国家的统计是有一个找工作的合理区间。”一位就业研究学者说。

虽然每年都说“难”,但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体上“保持稳定”。

至于背后的原因,业界专家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尽管经济增长与新增劳动力增速放缓,但劳动力市场整体上还是可以消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二是适龄人口的下降的影响。

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生育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跌入更替水平以下(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孩子)之后不断下滑。大量经验研究都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在21世纪初为1.5-1.6。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或更进一步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很可能已经下降到了1.5以下。

而过去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即15~64岁人口占比从57%升至74.5%,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迎来拐点,劳动力人口占比逐步下滑,2013年该数据为72.8%,从2005年开始,每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是大于进入劳动力市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