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答问:别踩“红线”,否则后果很严重

首页 > 

地方

 > 江苏

 > 教育部答问:别踩“红...

教育部答问:别踩“红线”,否则后果很严重

  别踩“红线”,否则后果很严重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答记者问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研究制定该文件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问:《规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有偿补课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有偿补课问题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严禁有偿补课刻不容缓。

有偿补课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道而驰,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反过来加剧应试教育不良竞争。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知名度,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有偿补课,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人民群众经济负担,滋生教育腐败。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名利,本末倒置,热衷于有偿补课,把在学校的本职工作当副业,将有偿补课当主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败坏校风校纪。极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方式,强迫所教学生参加有偿补课,败坏师德。有偿补课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破坏教育公平,损害教师和教育行业声誉,社会反映强烈。

教育部高度重视有偿补课治理工作,并将其列为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教育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有偿补课的不同主体和形式,研究制定了《规定》,并以印发通知形式,就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问:教育部出台《规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一是严禁有偿补课合法合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就学校的办学行为、收费规范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偿补课显然与上述要求背道而驰,必须予以禁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也明确划出禁止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的师德红线。此外,国外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有关教育法规中明确规定“教师在业余时间不能从事有偿家教”等。

二是各省(区、市)已出台的地方法规为严禁有偿补课奠定了扎实基础。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人大颁布的本省义务教育条例或省实施义务教育办法的梳理统计,有24个省份在法规中对禁止有偿补课作了规定。

问:《规定》中严禁的中小学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行为有哪些?

答: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有偿补课的不同主体和形式,我们共列举了六种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的行为。一是严禁中小学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二是严禁中小学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三是严禁中小学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四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五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六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问:《规定》中的六种严禁有偿补课行为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考虑设置的?

答:第一、二、三条是针对中小学有偿补课行为作出的规定。三个严禁将杜绝中小学组织有偿补课、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等变相组织的有偿补课以及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联系。第四、五、六条是针对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作出的规定。三个严禁将杜绝在职中小学教师自己组织或参与他人组织的有偿补课,特别是从根本上消除“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泛讲课下精讲”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切断在职中小学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联系,以及消除校外培训机构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诱惑。

问:对触碰有偿补课“红线”的处分有哪些?

答:《规定》明确了对中小学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罚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中小学,视情节轻重,相应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对于违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对监管不力、问题频发、社会反响强烈地区,要严格追究其主要负责人责任。尤其对于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以及打击报复不参与有偿补课学生等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行为要重点查办,实行“零容忍”。

问:如何将《规定》贯彻落实到实处?

答:为突出实效,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专项治理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二是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考虑群众想法,倾听群众意见;三是坚持依法治理,符合法律规定;四是突出治理重点,注重工作实效。

《规定》的贯彻实施,各省级教育部门是责任主体。为使文件落地生根,教育部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开展专项督查,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注重正面引导;四是严格教师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于年底前将《规定》的实施方案和处理办法报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并向社会公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