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浩在我们的访问间侃侃而谈,他在研究生阶段已取得不少成绩,今年9月,他将飞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深造两年。谈到择校问题时,张同学建议大家尽量往高处走,但也强调:平台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读研是一种不同于本科的压力
主持人:你本科、研究生都是在广工,但是研究生这三年的经历肯定和本科不一样,谈一谈之间的区别吧,谈谈读研的感觉是怎样的?
张志浩:我觉得整个研究生阶段,我个人的感觉还是比较良好的,因为我们研究生的学业和本科生还是有很大区别,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感觉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更重,其实不是这样的,研究生的压力主要在于研究成果,我们必须有一些纸面上的硬性指标出来,比如说要在期刊发表一些论文,或者说要申请一些发明专利,或者有一些著作出版等等,这样才达到毕业要求,而学业、学分虽然需要修满,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科研项目成果的一个展示。
主持人:那其实这是另一种压力。
张志浩:对,另一种压力,但这种压力比起本科来说,如果你没有平台或项目支撑,可能走下去会特别辛苦,但是我这边就还好,我的导师有很好的资源,我是在我们学校的“广州国家集成电路基地”里面做研究的。
读研生活:四点一线,补助充分
主持人:聊一下你的生活状况吧。
张志浩:嗯。我是在广工的大学城校区,首先空气比较好,环境也比较好,但是我们学生一直吐槽炎热这个问题,因为广工有4万学生,大学城就有3万,饭堂、宿舍却都没有空调,边吃饭有种边桑拿的感觉,晚上也睡不好觉,我本科那几年一直是这种状况,特别辛苦。直到我上研一的时候,饭堂终于装了空调,研三的时候,宿舍也都装上了,所以目前来说,整个生活环境是可以的。而说到个人的生活,大家会觉得研究生就是三点一线:宿舍——饭堂——实验室,这确实是比较普遍的,但我喜欢把它变成四点生活,多一个运动场,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总体来说,整个研究生生涯,我的感觉是不错的。
主持人:讲到生活情况,我还想了解一下目前研究生的生活补助。
张志浩:这方面我的体会还挺大的,因为政策是在变化的,我以前是免学费,现在是要交学费,但是同时又有助学金,又有奖学金,比起以前,你有可能拿更多,也有可能拿更少。比如我现在学费一年9000,而助学金是1万块(人人都有,分10个月发放),另外足够优秀,有研究成果的话,还可能拿一等奖学金(学院前10%的学生),也有1万块,比从前的一等奖学金多了5000,所以最后拿多少,看你的努力程度,我觉得现在这样改革,方向是好的,拿奖学金需要竞争,有压力,更促进你去钻研。
选择广工:机缘巧合,听从兴趣
主持人:如果具体聊到学校,我们都知道,广工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院校,不过它在工科方面的口碑也还是很不错的。当初你作为广工的本科生,是出于什么想法,决定继续留在这里读研呢?有没有考虑过报考其他学校?
张志浩:我大学的时候其实没考虑过读研,所以更没有考研的准备,当时我已经在深圳的一家软件公司实习了四个月,做关于视频编解码的工作,一方面很辛苦,一方面兴趣也不是很大,我不想就这么就业,那样对未来很迷茫,而刚好这一年,广工开始有保研的名额,我就想,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争取一下?人往高处走,我自然希望去一个更好的学校,所以想去华南理工大学,当时找了华工的老师,但因为竞争激烈,我没法继续读我本科的专业,而要去计算机学院,那里的老师也几乎同意收我了,可是话又说回来,在深圳实习的时候,偏软件的工作我本来就不喜欢,如果为了保研华工而选择这个专业,可能未来一样很痛苦,这时候,我开始萌生保送回广工的想法,也刚好,广工那时候开始推行“百人计划”,就是引进国内外的优秀教师,我毕业那年刚好有一个美国芯片公司的著名工程师来到我们学院,他是可以带硕士生的,我的条件不错,他也希望我可以留下来,读他的研究生。他拥有的平台、设备,学校有比较大的支持,他的研究可能也是我感兴趣的方向,所以我就尝试着留下来。现在我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主持人:你现在在广工硕博连读,这种升学,你觉得也是很好的结果?
张志浩:无论怎么样,你不能回过头重新选择了,所以你要相信每做一个选择都是最正确的。就比如就业和读研,读研其实是另一个方式的就业,因为我们有平台,也有机会到企业实习,补贴虽然算下来比本科出去工作低一点,但我有更多时间用于钻研。如果说知识面是一个“T”字型的话,本科是通识教育为主,专业里面泛泛而谈,每个领域都讲一点,研究生则选一个领域,纵向发展,所以我觉得研究生这个阶段对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和正确的。而我能够硕博连读,多亏我的导师,他在美国高校有一些资源,他帮我联系上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博士阶段我可以在那边深造两年。另外我还申请上了国家的留学基金,这就更坚定了我读博的信心。
华工广工谁更牛?平台、实践最重要
主持人:听起来广工给你的平台,和你的学习成果,都非常不错,那么和中大、华工这些985学校比起来,你认为自己作为广工的学生,有什么优势或劣势吗?
张志浩:相比的话,其实劣势很明显,全国985高校只有39所,省内只有它们两所,我觉得这就已经是它们最大的优势——品牌优势。至于其他的高校,如何找到一个发展的定位,其实最重要,我注意到,现在广东省是鼓励建设“高水平大学”,广工就是七所中的一所,而工科就是我们的特色专业,产业发展带动学科发展,广外、南方医科也是类似情况,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我觉得目前我们这些非985高校就是要办学特点鲜明。这几年我们广工建立了3个协同创新平台,比如我所在的这个广州国家集成电路基地。
主持人:你在这个基地里是做科研的,企业实践方面呢?
张志浩:嗯,我认为科研和实践是有交集的,交集越大,发展越好。我刚才提到的这个平台,除了科研之外,它也有跟企业的合作,这是相互促进的。以我为例,广州国家集成电路基地里有各个企业的联盟,我们在这个基地里开展科研工作,要和企业对接,跟着企业项目走,像去年,公司的设计师出了一个方案,我们也做一个方案,最后发现我们的方案更好,经过讨论,最终的产品是用了我们学生的整个方案,公司员工也很认可。可以说,一个产品的整个流程,我们都走了一遍,我们研究生已经了解了公司的产品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我们这个项目带头的一个同学,他在研三的时候发表了4、5篇论文,有2、3个发明专利,当低年级的同学问他怎么做到的时候,他就说,要脚踏实地地做,平台已经有了,认真做,很多东西就会水到渠成。
主持人:那这个平台真的很重要。
张志浩:我们理工科,确实就是要有这种平台。当然并不是每个导师都有这样的资源给你,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广工?我是很看重学校的,但是我更看重平台,看重导师有没有资源给你发挥。学生可能都具备类似的潜力与能力,但最后读完研出来,水准却参差不齐,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读研秘诀:靠自己,脚踏实地
主持人:看起来你很感激广工对你的培养。如果让你做一个比较,是学校对你的帮助比较大,还是你自己的努力更关键呢?
张志浩:我曾经觉得我非常幸运,既保研遇见这个导师,又硕博连读,还申请上了留学基金,但是慢慢我发现,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如果当初我本科的绩点不够高,也保不了研,往后那一连串的事情也是一样,所以我觉得,还是个人努力更重要的,当你努力之后,才会得到一些本来不属于你的机会。
主持人:顺着你的思路,你是否认同这个说法:只要你够努力,最后你将比一个华工毕业的学生更加优秀?
张志浩:整体来看,无论师生队伍,平台,资助,肯定还是华工更好,但是从个别上看,就不一定了,在一开始,我们广工研究生想进一些大公司,门槛肯定比华工的高,但这仅仅是开始阶段的优势,后面的发展已经不关文凭,主要看你的个人能力了。
主持人:用几句话总结一下读研的秘诀?
张志浩:第一句话是脚踏实地。第二句,我非常欣赏马云的一个口号,“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有的研究生同学不爱在实验室里钻研,久而久之,导师也有点放弃他的意思,这是混文凭,三年浪费掉了,并不比本科毕业积累三年工作经验来得好。这就是读研的风险。读研要有梦想,然后脚踏实地,朝梦想前进。研究生是放羊式的教育,要有自控力。
就业:前景良好
主持人:还想了解一下你们毕业以后的情况,能以你师兄师姐为例子谈谈吗?
张志浩:就业的比较多,在珠三角。有的人希望进国企,也有不少在科技公司、科技园等等,还有的人考公务员。刚毕业,找工作是不成问题的。我们是信息学院,而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目前没有遇到太大困难。像我宿舍的同学,薪酬平均水平有7000、8000。
考研寄语:人往高处走,但不忘初心
主持人:最后,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从你的角度,你支持后面的学弟学妹考广工的研究生吗?
张志浩:人要往高处走,就算我是广工的学生,我也一定建议大家考自己梦想的大学,能考清华,为什么不呢?但也想提醒大家,一定要知道自己兴趣在什么地方,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读研,而不仅是一纸文凭。方法上面,如果你选定一个学校,就要想办法去联系口碑好、有代表性的导师,用心准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