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3到9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要明确并保证课时。此外,还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普及校园种植或养殖,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等实践活动。
为此,中国教育在线与北京市教委取得联系。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并在中小学学科教学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融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北京市教委2015年7月1日印发并于7月31日正式施行的《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中第十二条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必修课,包括学科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综合培养人文、科学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要让学生有适当的劳动体验,通过出出力、流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与《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相一致。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在今后北京市还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在原有劳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动手实操的内容安排,培养中小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服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