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劳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

首页 > 

地方

 > 强化劳动教育是全社会...

强化劳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今日指出,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想必大家都会有个印象,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一向都是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最深入人心的话,莫过于孟子的名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固化为国家制度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比如,《左传》里就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这种体制被观念化之后,轻视劳动就成为影响深远的意识形态,包括后世的教育理念也深受其害。

即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劳动者被提升至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官方话语里劳动也仅仅是分工不同,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的劳动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可是在社会观念里,在家庭教育中,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地位并未得以真正提高:社会上,人们羡慕的还是干活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也是为了将来找到那样的好工作——为了不耽误学习,劳动教育被视为耽误学习时间、分散学习精力而束之高阁,几乎已经成为学校与家长的共识。

有人说,这是儒家思想传统里固有的劳动价值观使然,其实未必。《论语》中荷蓧丈人遇见孔子,竟然出语讽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表明在孔子的那个时代,劳动者地位并不是那么低下,至少没有自己看不起自己。而孔子的态度更耐人寻味,在弟子面前遭遇尴尬的讥讽,他反倒称丈人为“隐士”。可见,在最初的儒家思想里,并不是以职业分贵贱,而是以见识论高低。至于后来孟子要强化君子与小人在劳心劳力上的贵贱之别,则有很大的嫌疑是为了迎合现实的需要,为不平等的统治秩序提供技术工具:为统治者与劳动者划一条观念上的界限,为阶层的固化做不可置疑的辩解。

因而,实际上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对劳动本身的价值并无否定之想,但观念上的误解与曲解,却让后世不单长期忽视劳动教育,更让劳动的价值被长期低估。特别是在权力与资本大行其道的时代,劳动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加失衡。社会的劳动价值观被扭曲,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敬重,折射在教育中的劳动价值观也就不自然。

教育部也指出“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是劳动教育被忽视的社会根源,那么,加强劳动教育,首先还必须更新社会与家庭的劳动价值观;而全面重估劳动价值,也是国家层面需要考量的重要议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