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像不像? 一种文化传统 两校个性表达
都说今年武大版录取通知书与2014年人大版“撞脸”了,珈珈感到惊恐不已。今天下午,珈珈带着各种疑问飞奔到武大招办,特地与相关老师和委托公司的负责设计师当面沟通,才知道原来其中大有“误会”。因此,珈珈决定冷静下来,抛开网友们激烈讨论带来的情绪影响,尽可能客观的从知识立场分析一下“我们到底像不像”?
1、一种文化传统下的相似性
“竖式排版、题签、毛笔字体”的流行
近年来,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借用传统文化元素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网络上走红的陕西师范大学“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录取通知书采用“传统竖式排版+启功体书法+题签”形式,颇有向中华古典文化致敬的意蕴。
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
陕西师范大学“毛笔字通知书”
竖式排版
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从2014年开始就使用竖式排版,这种排版方式是借鉴于古典书籍。
古典文化书籍封面
武大2014级通知书
题签
题签是中国传统书籍封面题字常用的方式,逐渐演变成传统书籍封面设计的经典元素。大量古典文化书籍的封面是这样的:
毛笔字体
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字样源于吕建德字体,在字体库里类似的字体有很多,大家都可以使用,也可见大家对吕先生字体的喜爱程度。
总体来说,“竖式排版+题签+毛笔字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设计中的经典元素,近年来这些经典元素和这种古典风格的复兴与流行反映出当前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也造成某些设计产品在风格和形式上的相似与趋同。但是,这种传统文化资源是公开的,而非独家专属的,以人文传统著称的武汉大学的自然也有这种继承与弘扬的权利和义务。
2、两校个性表达的大不同
在共同致敬与传承经典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武大和人大又各自通过独立设计表达着自身的个性,在这一点上,既不可抄袭,也不可借鉴,这是设计的灵魂所在。
主体花纹与个性化理念表达
武大一向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倡导自由理念。设计者决定用主体花纹来表达武大的这种“个性”,为此颇费心思。在武大版通知书上,设计者采用的是“龙腾鱼跃纹”。
这种花纹中集“波浪”、“跃鱼”、“潜龙”于一体,动静结合,色彩华丽而不张扬,表达着武大希望学子们既具有“潜龙在渊”的大气,也具有“鱼跃龙门”的勇气,在武大自由宽松的环境(“波浪”)中敢于拼搏,个性发展。
这个花纹的选择并非一次成功,通过设计师展示的过程稿可以看出:初稿选择的是传统波浪纹,蓝色,但形式比较单一,无法表达上述丰富的内涵;
后改为“龙腾鱼跃纹”,主色调为绿色,为的是和武大传统建筑上“珞珈绿”的琉璃瓦形成呼应;
最终,“为了突出录取通知书应有的喜庆色彩,我们建议调整成现在的红色基调”,武大本科生招生处负责人说。
人大版通知书则主要使用“海水江崖纹”,这也是一种传统纹样,即图案下方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种纹样被称为“海水江崖”,寓意福山寿海。古代多用于龙袍、官服下摆,作为装饰,瓷器也多有使用。
这种传统的“海水江崖纹”被人大借用并转化,表达其“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理念。
有边框和无边框
武大版和人大版另一个显著的不同在于武大版通知书选择了有边框设计(浅灰色外框)。设计师的想法是:
“整体加框的设计手法是想传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朴素的道理。现在的90后最最重视的是个性,最最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可无论怎样飞扬、跳脱的人生也需要遵守最基本的规矩。”
3、结论
综上,武大版的通知书显然是紧紧围绕自己的个性需要而展开地独立设计,虽然也大量借鉴了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这种整体相似的古典风格之下,所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被统摄成为个性理念的有效表达方式,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自我统一。就设计的核心要件而言,武大版通知书显然是有理念、有灵魂的。两个版本的通知书在形式上的“撞衫”并不能否认武大版通知书理念的独特性和设计的独立性。
“我们无意长得像谁,我们只想像我们自己。”总结这次“撞脸”,珈珈认为,武大通知书设计的个性化程度仍有提高的余地。由于是初次尝试,目前大家所利用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号都是直接从公共资源中调用的,而非真正的独家原创。如何把学校个性更好地和形式要件充分结合,这应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