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到,孩子们窃喜,却不知道自己的假期已经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那么,父母疯狂给孩子报班的背后,有什么心理动机?这个暑假,怎么过才能兼顾玩和学呢?
【现象】暑假未至,假期已无处插针
“我妈快疯了,我放暑假,她竟然请了两个月的假,说我快初三了,要陪我好好补补课,一天要陪我学习八个小时。”学生小刚苦恼不已。
像小刚这样的情况很普遍,青青的妈妈给她报了舞蹈班、美术班、游泳班,硕硕的爸爸则给他报了跆拳道班、英语班……似乎暑假不给孩子报个班,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对此,心理咨询师、郑州市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主任王海勇说,很多孩子、家长会在报补习班的问题上产生争执,孩子的观点是:假期里应该好好玩。父母的观点是:假期里要好好把握机会恶补一下,再提前预习下学期的课。
【分析】给孩子疯狂报班是家长焦虑的转嫁
“在咨询中我们发现,要求给孩子报班恶补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焦虑。焦虑其实是家长自己的,他们只是想通过给孩子报班恶补转嫁自身的焦虑而已。”王海勇指出问题所在。那么,家长为什么会焦虑呢?
王海勇分析,首先是社会竞争的焦虑。社会环境的竞争,使家长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在这种竞争面前,家长的内心出现了强烈的焦躁与不安全感。父母想在孩子还没有进入社会的时候,让孩子做好一切准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与压力。所以,父母千方百计地让孩子通过更多的学习,获得所谓适应未来的资本。
其次是对时间的焦虑。当了父母的人都有一种错觉:觉得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时间好像一下子升值了。这一切都来自于父母的体验,孩子没有这种感受。当父母用自己的体验去安排孩子的时间时,孩子会迷茫,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会这么紧张。
第三是对家长自身的焦虑。很多家长因为自身学业或者事业的不成功,产生了强烈的焦虑,觉得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造成的,所以想让孩子来补偿自己的缺憾。
第四是社会安全感的焦虑。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几乎每个人都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很多父母处于一种焦躁状态,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成长,所以,就依托辅导班来对孩子进行管理与教育。
【指导】暑假怎么过,才能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王海勇说,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在一朝一夕,要遵循人的成长与教育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具体可以参考这些方法。
暑假的基本原则:让孩子过得比上学期间自由、丰富一些。“自由”是在家庭中尊重并让孩子有自由的时间来“自我塑造”。“丰富”是让孩子参与更多家庭与社会的活动。
暑假要注重归纳和总结:学校学习侧重对知识的“点”的积累,而忽略了“面”“体”的建构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暑假归总知识,及时反思、训练能力成为丰富自我的最好途径。
时间的合理化安排:用“块状计划”而非“线性计划”。即:把一天时间分成上午时段、下午时段、晚上时段三段。这样在安排内容的时候就更加宽松、易实现。而线性计划则是几点到几点做什么那样细致。越细致的计划在暑假越难以执行,容易产生挫败感,并有放弃的可能。
暑假可以适当“尝鲜”:所谓“尝鲜”就是平时一直想要去做却从没做过的事。比如来一次单骑旅行、快递服务、志愿者行动等。一方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同时也让孩子具备了创造“未知”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