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导游教师资格证考试讲义:第二十二节

首页 > 

考试

 > 2015年广东导游教...

2015年广东导游教师资格证考试讲义:第二十二节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导言

一、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建筑的形成在春秋战国,定型在秦汉,最强盛在隋唐,在宋代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形成时期:原始社会~秦汉

1.原始社会:穴居、巢居---干栏式、木构架的雏形

2.先秦(夏、商、周)

建筑风格模式:城——方形,分城、郭两重,呈回字形 宫殿——采用高台式

建筑布局特点:夏——中轴对称 商——散点式 周——符合严格的礼制

建筑主要成就:(1)瓦当的出现,是一个重要进步,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

(2)木构架结构日臻完善。

3.秦汉

军事工程——长城

宫殿建筑——秦:咸阳宫(设计集各国宫殿之长)、阿房宫

汉:未央宫、建章宫、桂宫

石建筑——东汉出现,如石祠、石阙与石墓

陵墓建筑——秦始皇陵、汉茂陵(刘彻)

(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佛塔、寺院建筑——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园林建筑——士人学子逃避战乱,初步出现写意山水园林(小巧、雅静及意境)

(三)成熟时期:隋唐

水利工程——大运河

最早的敞肩石桥——安济桥(赵州桥)

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城——长安城

著名宫殿——大明宫(“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含元殿最著名)、洛阳宫

(四)大转变时期:宋

1、唐、宋建筑风格不同:

唐朝——雄浑质朴、宏伟大气 宋朝——柔丽纤巧、清雅飘逸

2、民居布局制度转变:

唐朝——里坊制 宋朝——街巷制

3、建筑著作——《营造法式》

(五)最后一个高峰期(集大成者):明清

1、建筑著作:清代(1723年)颁布《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与用料标准。

2、代表性建筑: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时期

历程

现存著名的建筑

原始社会至汉代

形成时期

魏晋南北朝

发展时期

佛教建筑兴盛,自然山水式园林

隋唐

成熟时期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建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宋朝

大转变时期

太原晋祠圣母殿、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和宁波保国寺等

元代

进一步发展时期

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和北京妙应寺白塔等

明清

高峰期

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逐渐引入了西方建筑形式

20世纪初

近现代建筑复杂多样的风格形式

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五大特点以及相关内容

1.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结构方式。

2.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构设规律。

3.造型优美。

4.装饰丰富多彩。

5.特别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一)以木材、砖瓦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1.外形特色:高台基、木构架、大屋顶

2.最显著的特点:梁柱之间采用榫(sǔn)卯连接 榫—凸出部分 卯—凹进部分

3.木构架的主要方式:

(1)抬梁式

①定义: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层叠而上,所以称“抬梁式”。

②常用建筑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

③优点:能获得较大的无柱空间,空间更具连续性

缺点:木材消耗较大

(2)穿斗式

①定义: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并且在枋上、两落地柱之间平行立短柱,与落地柱共同直接承檩,故称作穿斗式。

②常用建筑 :常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

③优点:木材用料少,山面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

缺点:柱子密,空间较小。

(3)井干式

①定义:以榫接的方式将圆木或半圆木组合成矩形木框,木框相层叠作为墙壁,并直接承重的结构方式。

②常用建筑 :一般见于木材丰盛的山区民居

③缺点:消耗木材多

4、木构架结构的优缺点

(1)优点:①承重与围护分工明确; ②有利于防震、抗震---“墙倒屋不倒”

(2)缺点:易腐蚀、怕火、怕水、怕虫蛀

(二)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构设规律

1、采用外封闭、内开放的庭院式布局,其规律是:间——单座——庭院——组群

2、间——四根柱子围合的空间

3、单座建筑布局形式——以长方形最常见

4、整体布局形式——采用均衡对称方式

5、民居和园林建筑采用“因天时,就地利”方式布局。

(三)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

飞檐的作用:扩大采光面、利于排水、增强动感美

(四)装饰丰富多彩

主要的装饰有彩画和雕饰

彩画的色彩使用:以蓝、绿、金为主,间或用黑、白;

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

不同建筑的雕饰内容与表现手法不同:

宫殿---庄重肃穆、官式建筑---热烈华美、

南方建筑---清丽婉约、文人商贾大宅---雕饰较少,透出内敛沉静、淡泊谦逊之道。

(五)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三、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各类基本构件,熟悉台基、斗拱、雀替、挂落、天花板装饰、脊兽等相关知识,熟悉彩画、屋顶以及各种雕饰的分类知识

(一)台基:又称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的底座。

1.作用:(1)防水避潮;(2)增加建筑的稳定感;(3)体现建筑物体的高大雄伟

(4)标志等级

2.四个等级:

(1)普通台基---小式建筑(普通民居)

(2)较高级台基---大式建筑(官员、富商宅第)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又叫须弥座或金刚座---宫殿和寺院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层须弥座相叠---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大成殿。

(二)柱、梁、枋、檩、椽

(三)斗拱

位置:位于柱顶、横梁、额枋与屋顶之间

构件组成:斗:方形木块 拱:弓形短木 昂:斜置长木

作用:(1)承重(挑出屋檐) (2)装饰 (3)标志等级

(四)雀替

位置:位于柱与枋相交处

作用:(1)加强额枋和减少跨距;(2)装饰性

(五)挂落

位置:梁枋之下。一般用于檐下,用于室内的称挂落飞罩。

作用:(1)划分空间 (2)装饰

(六)彩画

位置: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

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作用:(1)保护木质(防潮、防腐、防虫) (2)装饰 (3)标志等级

三个等级:(1)和玺彩画 (2)旋子彩画 (3)苏式彩画

名称

等级

枋心内容

枋心两侧

用于建筑

和玺彩画

最高

以金龙、金凤、龙草图案为主,间补以花卉图案,大多以蓝绿为底色,主要分为盒子、找头、枋心三部分

用 #FormatImgID_0# 框起

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旋子彩画

次之

以花卉图案为主,也可画龙凤,图案色彩除了蓝绿金外,还使用了一定量的白、黑色。

用#FormatImgID_1# 框起

两端有带漩涡纹的花瓣(旋子)

官衙、庙宇的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殿

苏式彩画

再次之

以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为主

用 #FormatImgID_2# 框起,似“包袱”

住宅、园林建筑的室内


(七)雕饰

1.木雕(使用最广)

(1)选料: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的木材如楠木、紫檀、红木等

(2)作用:使用价值、装饰、标志等级

(3)分布:门窗、隔扇、屏风、挂落、栏杆、梁枋等构件

(4)按雕刻技法分类:

①浮雕(最常见):宋代也称剔雕或隐雕

②圆雕:立体雕,宋代也称混作

③透雕:明清时期又称漏雕、玲珑雕、镂空雕。又分单面、双面两种

④嵌雕:利用凹形槽,把不同的木材镶嵌。

⑤贴雕:仅贴不嵌,省时省工,但易脱落。

⑥线雕:也称线刻、阴刻

2.砖雕

(1)选料:青砖

(2)作用:使用价值、装饰

(3)分布: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

(4)发展历史:第一次兴盛是南北朝、宋代砖雕的规范形式第一次被载于《营造法式》之中、清代达到最高潮。

(5)特点:①不受等级限制 ②与建筑的统一感

3.石雕

(1)选料:可雕、可刻的硬质石料

(2)作用:使用价值、装饰

(3)分布:柱础石、门砧石、挑檐、泄水口、石狮、碑碣等

(4)《营造法式》将石雕分为四种:

“剔地起突”---高浮雕; “压地隐起”---浅浮雕;“减地平会”---平雕;“素平”---平整无雕饰

(八)屋顶(古称屋盖)

1. 等级排序: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

2.七种类型:

(1)庑殿顶:又称四阿顶,四面斜坡(前后等腰梯形,左右等腰三角形),一条正脊、四条斜脊。

(2)歇山顶: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qiàng)脊和两侧有垂直的三角形墙面(山花),是庑殿顶与硬山顶的结合。

(3)攒(cuán)尖顶: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 。

(4)悬山顶:与硬山顶相似,但前后两坡的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5)硬山顶: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6)卷棚顶: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前后坡相交处为弧形曲面。

(7)盝(lù)顶: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 。金、元时期比较常用 。

(九)天花板装饰

1.藻井:(1)位置:寺庙佛座上方或宫殿宝座上的凹进部分。常见“双龙戏珠”

(2)作用:①装饰 ②含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意

2.平棊(qí):一种带几何形格子的天花

3.平闇(àn):是与椽子尺寸相近的方木条组成密列的小方格,格子上盖板,背版上不做任何雕饰。例: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天花装修集藻井、平棊、平闇于一身。

(十)脊兽

1.位置:装饰于屋脊上的各种兽形瓦件

2.作用:①保护木柱、铁钉;②装饰作用及象征意义,如正脊两端的鸱尾有灭火消灾之意;③标志等级,脊兽最高等级为十个

3.类型:

(1)垂兽:垂脊上的小兽

(2)戗兽:戗脊上的小兽

(3)正吻:正脊上的小兽

汉代---凤凰 汉晋以后---鸱吻(鸱尾) 明清---龙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