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修订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前正式颁布,从下学期开始在2014级同学和2015级新生中实施。
新的培养方案充分吸收利用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及相关研究成果,全面落实本科教学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分类培养要求,突出转模式、调结构,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吻合、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分类培养的要求,新方案提出,我校本科专业人才按照拔尖型、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四个目标进行培养。拔尖型人才的培养,由学校结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在部分具有明显科学研究优势的研究型专业开展,并单独制定实施方案;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适合于全校所有专业,通过培养方案中功能不同的专业方向课加以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校内修读双学位、校外修读互认学分(包括国内其他高校和境外高校的互认学分)加以实现。
新方案调整了课程结构,优化了培养进程。新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拓展教育课程四大类别。通识教育课程全校统一设置;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原则上按照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统一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专业方向与拓展教育课程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去向设置。在教学进程的安排上,通识教育课一般在前3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课在前6学期完成,专业核心课安排在第 4-7学期,专业方向课安排在第5-7学期,拓展教育课安排在4年全程中的适当时间。有条件的专业,可按照“3+1”模式,在第4学年全年实习。
新方案按照基础、专业、综合三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要求,各专业要整合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独立设置专业综合实验课,广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践教学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差异化实践环节。拔尖型人才培养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课程论文、科研训练项目等,引导其尽早进入实验室,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强化科研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要重点进行生产实践锻炼或顶岗实习,强化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新方案适应学分制改革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当增加了选修课比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适当降低总学分要求,为学生个性发展留下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允许针对学习优异和有特殊专长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为确保新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印发了《关于认真实施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要求在实施新方案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评价体系的完善、培养制度的修订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将有利于实现各类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探索四类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点,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管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