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因其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性,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刘杰,就是一位追逐着这束“最亮的光”的人。她一“追”就是30多年。
接力教师事业和梦想
1963年,刘杰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爷爷在学校工作,父母、叔叔、姑姑、舅舅等都是教师。家庭的教育和熏陶,让她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憧憬与向往。
1980年9月,刘杰考入山东大学光学系技术光学专业读本科。在那里,她遇到了影响其一生的两位老师:陈继述、陈文毅。陈继述先生讲的是《傅里叶光学》,他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大家做笔记必须“非常工整、有条理”。陈文毅是刘杰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当时他刚从英国访学归来,带来了更加前沿的光学知识,开阔了刘杰的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激情和梦想。他们严谨求实的教学态度和为人师表的风范对刘杰日后从事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4年7月山大毕业后,刘杰被分配到山师工作。最初几年,刘杰跟随林典要、杨绪殿、沈景昭三位教授做助教。“回想最初走上讲台的情景,我仍然历历在目。正是他们手把手的教导,陪我一遍遍试讲,才让我克服了表达能力比较弱的问题,为我日后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迄今,刘杰已在山东师大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1个春秋。多年来,她先后承担了《光学》、《普通物理》、《激光原理与器件》、《光电信息实验》、《高等光学》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这几门课都有些枯燥且比较难学,但同学们都表示:听刘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她能把枯燥的理论讲活了。为调动课堂气氛,刘杰时常将光学领域研究前沿知识分享给学生,甚至还把一些光学仪器带进课堂,生动形象,深受学生欢迎。
在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刘杰从不拘囿于条条框框,常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如在讲授《光学》课时,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节章节次序和内容,而不是局限于教材的固有安排,这样大家接受起来效果就更好了。
就这样,她所主讲的《光学》课先后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学校举办首届十大教学能手评选,刘杰以理科组第一名的成绩摘得桂冠。
刘杰善于以科研反哺教学,她的学生总是能汲取到最前沿的学术精华。2014年7月,刘杰建立了一个qq群“物电光学学习群”,该群现有近200人,成员都是她的学生。刘杰经常利用该群分享一些科技前沿知识和国内外新成果的链接,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该领域动态,激发科学兴趣。2013级本科生王聪说:“这些分享,开阔了我们的学术视野,让我们对光学产生了极大兴趣。”
刘杰出色的教学业绩获得了学校和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她曾荣膺山东师范大学首届十大教学能手、优秀本科生导师、第六、七届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实验教学成果奖。此外,她还主编了《光学教程》、《电磁学教程》2部教材。目前主持省级精品课程项目1项。
全固态激光领域的跋涉者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刘杰开始从事全固态激光技术与器件研究。“走上这个研究方向,得益于1997年成立的现代光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我要特别感谢何京良教授,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在科研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刘杰所在的团队是在国内较早开展二极管泵浦全固态355nm、266nm紫外激光器研究的,利用被动Q开关技术和倍频技术,先后获得准连续的355nm和266nm的高效输出。
近年来,该团队在新型全固态超快激光器研究方面,开展了LD泵浦全固态皮秒、飞秒激光器的研究。该类激光可广泛应用在超快激光光谱、量子相干控制、超精细微加工等领域。特别是在2微米超快激光研究方面,首次用氧化石墨烯做吸收体实现了LD泵浦2微米波段的被动锁模激光运转。该成果发表在Laser Phys. Lett.[9(1), 15–19 (2012)]上,迄今已被引用65次,并入选高引论文。
(下转第三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