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 机电学院院长周宏平教授带领的 “林业机械及其智能化” 科研团队获 “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殊荣。这个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岁的团队, 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奖项; 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发表科研论文 60 余篇, 其中被 SCI 和EI收录36篇……填补了国内林业病虫害防治智能化的空白2000年, “林业机械及其智能化” 科研团队开始组建, 当时只有8人。经过15年的发展, 目前团队有11人, 副教授以上7人, 90%为博士, 可谓 “精兵强将” 。
2002 年, 团队获得了第一项948科研项目 “林业病虫害防治低量 高 射 程 喷 雾 技 术 与 装 备 引进” 。第二年, 研究的阶段性成果“6HW-50高射程喷雾机” 便通过了国家林业局鉴定。 “这项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时任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站长的赵良平给予了高度评价。2006年, 该成果在国家林业局60多个项目中, 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终审验收。
科研攻关的首战告捷, 增加了团队成员自信和底气。随后,团队又获批了两项 “948项目” , 随着研究实力的不断增强, 国家十一五、 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专题、国家863计划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也纷纷收入囊中。据统计, 从2008年开始, 团队承担省部级项目达到29项, 累计经费达1898.7万元。
项目有了, 关键要能出成果, 要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让科研成果不再沉睡, 而是迅速转化为能解决实际生产应用、 适应社会需求的产品。作为林业机械的研究团队, 所研究的成果要能走入林场, 进入千家万户, 这是 “林业机械及其智能化” 团队进行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明确了科研方向, 团队成员历经几年的共同奋战, 终于收获了喜人成果。团队80%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 用在了林间地头。其中 “车载低量高射程喷雾机” 、 “智能对靶喷雾机” 等成果迈上了国际舞台, 出口到东南亚、 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得到中央电视台、 中国网、 凤凰网等二十多家媒体报道。
10年来, 团队研究成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高达4.6亿元, 累积防治面积3.1亿亩, 节省防治费用约4.9亿元, 挽回材积损失约380亿元。
每年有100多天呆在林场在光鲜亮丽的成果和荣誉背后, 周宏平团队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建队初期, 没有资金, 没有设备, 更没有项目, 团队发展步履维艰。
必须找到项目, 周宏平下定决心!于是, 他带领团队人员, 到全国各地森防系统走访、 调研, 总结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方向。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 团队实现了科研项目 “零” 的突破, “林业病虫害防治低量高射程喷雾技术与装备引进” 项目成功获批。
“团队成员, 尤其青年老师, 1年有100多天的时间在合作的企业、 试验林场和果园进行项目研究和试验。 ” 周宏平告诉记者, 要使研制的科研成果成功应用到生产实践,就必须反复设计、 改进、 试验、 再改进, 直到能形成可以生产应用、 经得起市场考验的设备; 技术参数的确定和性能的提升, 需要进行反复的试验分析和理论研究, 这个过程既复杂又艰辛。十几年来, 团队人员的足迹遍布了江苏、山东、 湖北、 河北、 江西、 内蒙古、 新疆等省的边远林区。
“早上5点半起床, 中午短暂休息后, 一直在林场试验到晚上10点才能回到住处。 ” 团队成员张慧春老师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2013年8月在新疆阿克苏开展 “林果虫害防治” 实验期间的经历。张慧春介绍, 在为期两周的实验期间, 每天实验时间长达十四个小时, 繁重的任务使得大家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白天在野外试验地里阳光的强烈辐射加上昼夜极大的温差, 使人的身体很不舒适,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白天要开展实验, 晚上还要对设备进行维修、 调试、 组装, 第二天很多人在实验现场都睡着了。 ”这只是整个团队多年来艰苦科研经历的一个缩影。
团队要明确目标和方向, 形成合力“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 组队不易、 建好更不易, 但是建好以后就能做大事。 ” 回首和团队风雨同舟的15年, 周宏平很感慨。
对于团队建设, 周宏平有自己的思路和感悟。 “建团队, 要先把架子搭好, 再明确目标和方向。 ” 到2006年, 团队逐渐把目光瞄准在 “林业机械与智能化” 上, 在这个大方向下, 又形成了8个子方向, 每个子方向上都选定1名牵头人。这些研究方向相互联系、 相互交叉, 任务落实到人, 每位成员都有专攻的领域。
有了专攻的领域, 如果不定期交流合作, 容易各自为政, 很难形成合力。为此, 团队十几年来, 保持每月定期正式交流一次, 随时随地进行小型的、 非正式交流的传统。长期以来, 团队形成了经常横向交流, 彼此启迪、 促进的良好氛围。
“这样能够取长补短, 相互了解进度, 也能使大家的思路更开阔, 这对年轻人的培养很重要。 ” 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让他们成为学校教学能手, 让他们在最短地时间里能驾驭项目, 更能引领学生, 周宏平尤其倾注心力。申报项目或开展项目时, 他都精心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指导年轻老师, 以老带新; 工作安排时, 给年轻人空间和机会; 申报项目时, 让年轻人勇挑大梁。一个个举措, 使年轻人迅速成长, 为团队拿下一个个项目,也为团队的日益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而团队的合作和支持也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为做好成果的推广应用, 周宏平带领团队成员, 到基层为生产技术人员义务培训。近年来, 累计举办培训讲座172场, 培训技术人员2361人次。
“我们要继续保持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优势, 争取做林业机械领域的领头羊。 ” 对于团队的未来, 周宏平满怀期待与自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