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变“海待”非常态 留学生归国就业并不难?

首页 > 

留学

 > 海归变“海待”非常态...

海归变“海待”非常态 留学生归国就业并不难?

随着7月的到来,许多留学生迎来了海外生活的终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归国大展身手,但缺少国内工作经验、信息不对称和思维、文化差异,成了许多海归在就业过程中的弱点。

不过,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王辉耀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虽然留学人才的确不像过去那么吃香,海归变“海待”的现象也的确存在,但并不多。总体而言,海归仍然是个优秀的群体。

留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突出

不久前,在英国留学4年的肖同学在北京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一席之地。尽管3个月的求职过程有些煎熬,但这份让他还算满意的工作是不错的回报。

从一开始,本科学财会、研究生学管理的肖同学,给自己定下的求职目标就颇为脚踏实地。他希望进入央企、国企、外企或大型民营企业工作,对职位没有明确要求,预期薪酬为每月5000元左右。

与很多同等学历的国内毕业生相比,肖同学觉得自己的优势主要在于,国外教育培养出来的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高于平均的英文水平,缺乏实习经验和国内证书则是相对劣势。事实证明,这位资深海归要找到理想的“饭碗”,并非那么容易。

“求职过程中感觉竞争压力很大,特别是在北京。有的工作面试感觉很好,最后却音讯全无。”肖同学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让他稍微有点挫败感,只好通过看书、打球或出去溜达调整自己的情绪。

在英国读了一年硕士回国后,小严的求职方向跟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父母希望她找一份清闲、稳定的工作,实现相夫教子的生活状态。她自己也不愿在压力太大的工作环境中,“整天勾心斗角或拼命加班”。

经过一番尝试,在文科方面特长明显的小严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她告诉《青年参考》,在国外的经历让自己眼界更宽,在面试中表现得更加从容。

26岁的崔小姐高中毕业后就被家长送到国外读书,从学语言、本科一路读到硕士,习惯了国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凭借流利的英语和不错的法语、日语,崔小姐毫不费力地在一家国企的海外事业部找到了工作,有项目时昼夜颠倒地与外方沟通或出差,一有假期就独自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过得乐在其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